所谓的“好策略”,必定是执行后极有可能会产生好结果的策略。但所谓的“坏策略”,却往往不是“显然会有坏结果”的策略 — 这种东西根本不用讨论,早就被杀掉了。所谓的“坏策略”,往往根本连策略都称不上。这些计划通常犯了模糊不清、本末倒置、目标设定有问题,或是执行成果与目标间关系薄弱等问题。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读起了 UCLA Anderson School 策略大师 Richard P. Rumelt 两年前的作品“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我发现这本书解答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切的告诉创业 CEO 们,他们想要执行的到底是一个“好策略”还是“坏策略”。

当然所谓的“好策略”,必定是执行后极有可能会产生好结果的策略。但所谓的“坏策略”,却往往不是“显然会有坏结果”的策略 — 这种东西根本不用讨论,早就被杀掉了。所谓的“坏策略”,往往根本连策略都称不上。这些计划通常犯了模糊不清、本末倒置、目标设定有问题,或是执行成果与目标间关系薄弱等问题。

然后我发现天下文化近期也推出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好策略坏策略》,因此我决定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未来几周我们将利用这个专栏,举行每周一次的“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在线读书会”。每个星期一我会分享我读完某章节后的感想,然后我也鼓励大家留言分享你们的心得。

我希望这个讨论能够让我们都更了解什么是好策略,也帮助所有创业 CEO 成为更好的策略思考者。

而今天的第一次读书会,就让我先与大家分享看完序章 Introduction — Overwhelming Obstacles 的一些心得 (我看的是英文版,中文是我自己翻译的,应该会跟天下文化的中译版有些出入):

策略是一个方法、一个 How,而这个 How 必须要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往往是要去面对、处理一个正在酝酿、发展状况,在商业的世界,这个状况通常是一个市场板块的位移,一个程度不等的 Paradigm Shift。所以先充分了解这个状况非常重要,尤其是状况中的关键因子。举例来说,当今的在线游戏产业,正在从 Online/Web Gaming 位移到 App Gaming,而这个位移的关键因子包括了玩家数量大幅提升、游戏供给数也大幅提升、但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以及玩家玩游戏的时间地点变化等等。了解了这些关键因子,才能够有效的设计一个方法来处理这些变化。

策略无法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如果它只是“成功”的同义字。它也无法是有用的工具,如果它被与“野心”、“决心”、“启发的领导风范”或是“创新”混为一谈。野心是追求卓越的动力与能量,决心是投入与勇气,创新是发现并且建造新的做事方法,而启发的领导风范是诱发人们去为了自己或组织的利益有所牺牲。而策略,应该是响应野心与创新,选出道路,定义领导力与决心必须如何被应用、为何被应用以及用在哪里。

所以以上就是读完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序章,我的一些分享。如果也有在读者本书的人,欢迎提出本章中你们喜欢的段落以及感想。下星期,我们将讨论第一章 Good Strategy is Unexpected 与第二章 Discovering Power,到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