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点: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区绍兴北街3号,近捷运善导寺站出口6)

教育部主导的威权评鉴制度在学术舆论的压力下已近崩解,基层教师有人主张回归市场机制,取消一切的评鉴制度;有人认为应该不可因噎废食,应该改善现有评鉴制度。为了回应评鉴的反弹声浪,教育部的第二周期高教评鉴制度将大专院校分为前段与后段班,五年五会亿的顶尖大学须连续拿到四年教学卓越的前段班学校改为自评,而其余后段学校维持原来评鉴制度。这个分化大学的做法,虽然减弱菁英式大学反对评鉴的压力,完全忽略了教育资源分配下的课责问题,让分配到最多教育资源的学校免责,而分不到教育资源的后段大学继续消耗形式资源于无意义的评鉴行政。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评鉴吗?如何进行评鉴?何谓多元评鉴?我们可否在市场机制之外找到评鉴的新思维与新方法?这个问题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来思考。

洪裕宏(阳明大学人社院心智哲学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