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岛时评】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秦皇岛发布
转自:秦皇岛发布
据“昌黎发布”报道,6月12日,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发起,昌黎县人民政府、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主办的2024年河北省昌黎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在昌黎县嘉诚集团举办,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省农业农村厅、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这样规格的会议在昌黎县召开,绝非偶然,缘于昌黎县的马铃薯产业兴旺、规模很大。规模有多大?看一组数据: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以上,年产量保持在85万吨左右,年产值13亿元,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到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国家,昌黎县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春季马铃薯生产县。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传统的大路菜,各地都有种植,在市场上是同质竞争。昌黎县的土豆为什么能在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其原因也不神秘,就是人们都熟悉的“龙头企业+小农户”模式。与众不同的是,昌黎县的这家龙头企业即嘉诚集团,是中国农业500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带动能力、服务能力很强,能把成千上万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带动起来,成为小农户的坚强靠山。在嘉诚集团的服务下,小农户种植土豆没有后顾之忧,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1万元左右,而且还长年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种土豆能致富的现实,自然调动起农民种植土豆的积极性,昌黎县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昌黎县土豆产业兴旺,用理论术语概括,就是实行了双层经营机制,一层是小农户,一层是嘉诚集团,小农户发挥主体作用,嘉诚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双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促土豆产业兴旺。具体做法是统分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小农户自己能干的就分散自己干,如播种、管理、收获等。小农户干不了的由嘉诚集团统一提供服务,如优种培育、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这就使整个土豆产业链完整顺畅,没有弱项,更没有断链。特别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销售,小农户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嘉诚集团建设了华北地区基础设施最完备、服务体系最健全的产地市场,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小农户不管种多少土豆,运到批发市场都能卖出去,过完地磅,钱就打到卡上。昌黎县土豆产业兴旺的实践证明,双层经营机制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是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是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总结昌黎县土豆产业兴旺的经验,最有价值的是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小农户和新型经济体的关系,***总书记告诫:“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对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产业兴旺的成果要由农民共享。昌黎县的土豆产业就做到了这一点,农民是主体、主角,没有被边缘化,更不是看客。种植土豆的收入,绝大部分由农民所得,农民连年种植土豆实现了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