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大价值。
一张图带你看马铃薯的前世今生。
马铃薯生长发育各部位特征
1.根
马铃著在有性繁殖中,有主根与侧根的区别。但我们一般生产中都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因此它不会形成主根,是块茎上的芽在一定条件下延伸长成为主茎,然后在主茎的基部形成根系。在马铃薯幼芽期,靠近种薯芽眼生长的幼根称为初生根,以后随着植株的增长,在地下茎节部位的四周形成的根,我们称之为后生根,每个茎节上生四、五个后生根,这样不断蔓延最后形成强壮的地下根群。
虽然说马铃薯根系的粗细与品种也有密切关系,但是根系的生长发育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耕作层的深浅,土壤的结构,施肥方法和数量等。一般情况下耕作层深并且土壤松软,施肥多、撤布均匀的地区,马铃薯根群的发育都会很好。
2. 茎
马铃薯的匍匐茎属于地下茎,呈匍匐状态向四周伸长,并且生在每个地下茎节的根群之中。匍匐茎的长短和数量的多少,除了和品种类型有关之外,还和栽培条件有着密切联系。马铃薯的匍匐茎,长者可达一尺以上,短者在一寸左右。根据小编的种植经验,一般是晚熟品种中长匍匐茎的比较多见,匍匐茎的分枝和层次也很多,并且十分明显。早熟品种的话,主要是短匍匐茎的比较多。
马铃薯的块茎是营养贮藏器官和人类需求部位,也是马铃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马铃薯植株生长一段时间之后,匍匐茎的上部开始膨大然后形成块茎,实际上它是匍匐茎的变形部位。块茎的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的深浅,都会因为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块茎的表皮还有许多气孔,又被称为皮孔,皮孔有与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维持块茎正常代谢的作用。
3.叶
马铃薯最初生长出来的四、五片叶子叫做初生叶或者基本叶。初生叶为单叶,之后逐渐长出奇数羽状复叶,由7-9片小叶组成。顶端只有一片小叶,称为顶小叶,下面的叶子则成对排列,分别叫做第一对侧小叶、第二对侧小叶、第三对侧小叶,以此类推。
在叶片中肋还着生有很小的叶片,称为耳叶。在复叶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的两侧,各生一片叶状物,称为托叶。叶片的颜色深浅,叶片的大小、形状,侧小叶的对数,叶面茸毛的多少等,都会因为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