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开始追逐口感,比如对谷物进行了“脱糙”处理,这类【精制碳水】不仅去掉了胚芽、麸皮、糊粉层,还加上了大量油脂、蔗糖,变身我们最爱吃的水饺、面条、馒、披萨、小蛋糕等

由于这种脱壳谷物少了谷类应该有的胚芽、米糠部分,就少了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类,同时,由于太容易摄取、吞咽,又导致人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的高碳水化合物来源,这样一来,我们的餐桌上,一边增加了比之前2倍甚至3倍多的糖,一边扔掉谷物中最营养的部分——维生素和抗性淀粉等。这样后果是身体发现自己不堪重负,急忙透支大量胰岛素来代谢葡萄糖,导致胰岛素“体力不支”,效率下降,发展为糖尿病的前期——胰岛素抵抗。所以尽饮食中一般建议减少精米白面,适当增加全谷类。

根据2023版我们居民膳食指南,主食包含谷类和薯类两大类。指南建议健康人每日摄入谷类生重约200~300克,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应占50~150克左右,推荐每日摄入薯类生重50~100克。

◇用全谷物食品代替部分精细化主食,不仅能够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发生,它还有以下好处:

1、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保持旺盛精力

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对于神经系统的高效工作和充沛体能都很新的。而全谷物中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经常食用能够帮助缓解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2、控制炎症反应、预防慢病

全谷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能够使餐后的血糖反应变得平缓,对控制炎症反应具有很好的作用;其还能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帮助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并增强人体免疫力,这对于抗炎症、抗消息也是有好处的。

3、增加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供应

谷粒50%的营养成分来源于谷皮和胚芽。全谷物的口感虽然较为粗糙,但保留了谷皮、胚芽以及其中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钾、镁等矿物质,能够让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营养素。

4、降低肠病风险

全谷物中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堆积,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保护肠道。

《国外临床营养学杂志》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足够的全谷物,能使结直肠病的风险降低8%至20%!

5、调节血脂、血糖

燕麦等全谷食品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它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帮助人体代谢新胆固醇,从而有效调节血脂、血糖,非常适合高血脂、高血糖人群食用。

◇全谷类食用时,要因人而异选择谷类及其烹饪方式

全谷类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米、高粱等谷物的全部可食部分。如小麦、高粱、燕麦、大米等,都可以是全谷类食物。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全谷物的选择就要“因人而异”,“挑”对种类,选对烹调方法,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1、对于血脂高者

可以选择燕麦、荞麦或莜面。目前,燕麦类的产品很多,挑选时除了看配料表,还要注意产品的形态。

2、对于肠胃不好,消化能力较弱者

可以选择颗粒小,易煮软,易于消化吸收的小米、大黄米、藜麦等全谷物。烹调方式:可以熬粥,也可以磨粉或用豆浆机打成糊糊,或是全麦馒头、全麦面包等发酵食品,经过微生物发酵后,更容易消化吸收。

3、对于血糖高者

与肠胃不好的恰恰相反,要选颗粒完整,不要煮得软烂,少吃粘性高的大黄米、粘小米、糯玉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