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让蓝田荞面饸饹走向全国

蓝田荞面饸饹绵软筋韧,清香利口,是一张代表着蓝田厨乡特色美食文化的金名片。近年来,蓝田县以蓝田荞面饸饹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为契机,在保护和传承蓝田荞面饸饹文化传统技艺的同时,鼓励支持饸饹生产企业创新工艺,让蓝田饸饹这一特色美食走上全国各地人的餐桌。


作为蓝田传统荞面饸饹的代表,蓝田县木鱼沟杜记饸饹历经几代人静心传承,百年祖传纯手工制作工艺,精选纯天然的优质荞麦,以压榨老菜油为佐料,经磨粉、揉团、杠压、沸煮、过水、拌油、调味七道工序精制而成,即可凉拌,也可热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美食。

游客

我在西安上班,听好多人说蓝田的饸饹比较出名,然后我就特意过来尝一下,觉得味道不错,吃着特别筋道,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品尝。

木鱼沟杜记饸饹馆店主杜群涛是杜记饸饹第四代传承人,她从小就跟父亲学习荞面饸饹制作技艺。杜群涛告诉记者,做好蓝田饸饹的关键在和面,荞麦面不像小麦面那样粘,它是糟的,水放得少了,就捏不到一块儿,水放得多了,又太软拾不到手。和荞面有个讲究,叫“和硬调软”,这样压出的饸饹才会筋道,绵而不断。

木鱼沟杜记饸饹第四代传承人 杜群涛:

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通过挑选荞麦、亲自磨面,手把手教我怎样去和面,采用传统的手法压制饸饹。我就想把这门手艺继承下去,我作为木鱼沟饸饹第四代传承人,在传统饸饹制作上坚持不懈,把这个一定要做下去,也为咱蓝田饸饹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大家吃上纯正的手工荞面饸饹。

位于蓝田县三里镇桂张村的宏达食品厂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家以生产饸饹为主要产品的食品加工企业。

企业创建人张宏亚介绍,正宗的蓝田饸饹需选用鲜荞麦现磨现做,在经过手揉面团、饸饹床子压制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条细筋韧、清香利口的荞面饸饹。

为了让蓝田饸饹走上全国各地人的餐桌,他们生产加工的饸饹是更容易储存,食用更加方便的干饸饹,在加工车间记者看到,机器代替了缓慢的手工,通过挤压、疏散、烘干、剪切、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既保留了传统蓝田饸饹风味,也让他们的饸饹产品更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

宏达食品厂厂长 张宏亚:

我们蓝田有几个矿泉水带,水源pH值为6.8富含锶、偏硅酸,这就是我们做好饸饹的原料基础,蓝田苦荞饸饹色泽鲜亮、筋光绵软,这就是我们蓝田饸饹不同于其他饸饹的地方。

张宏亚告诉记者,滋水牌荞面饸饹采用秦岭北麓无污染区优质荞麦,苦荞精粉经科学组方精制而成,饸饹色泽分褐色、黄色两种,口感光滑爽口,荞麦味浓郁。多年来,凭借着精良的加工工艺,饸饹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平均年产量200余吨,年产值200万左右,饸饹厂生产的荞面饸饹已远销北京、天津、河南、广东、宁夏、新疆等省区,如今在他的饸饹厂从事饸饹加工的员工有20多人,大多都是不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

桂张村五组村民 王芳雪:

家里有人生病需要照顾,我也不能外出务工,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挺好的,每月的收入能补贴家用,也能照顾上家里。

蓝田荞面饸饹不仅是一种地方小吃、它更是代表了蓝田地域的饮食文化、人文传承,作为蓝田比较大的饸饹加工企业,宏达食品厂将在工艺提升、产品创新、电商运营等方面继续发力,努力让蓝田特色美食走向全国各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蓝田饸饹的历史、文化与传承。

宏达食品厂厂长 张宏亚:

我从事饸饹生产有二十多年时间,我把它当做饮食文化去做,不单是压面、卖饸饹,蓝田饸饹历史比较悠久,我们这一代人过去有压饸饹(的经历),有一种饸饹情节,我觉得蓝田饸饹的清香和加工过程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把蓝田饸饹(做的更加)精益求精,做大做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饸饹生产加工企业三家,饸饹生产销售商户一千余户,年产饸饹约5000吨,产值达3500多万,全县从事饸饹生产销售的人员达2500多人,饸饹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海外市场。

更多视频新闻,请持续关注《蓝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