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个百年庙会,是很多赣北人心中的家乡记忆


庙会有很多,尤其是新时代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是让形形**的庙会集会活动呈现得异彩纷呈。


抛开那些新集会不说,这些又被称为“庙市”“节场”“庙会”早已传承许久,它们与与宗教等有关,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



就拿今天楚秋要介绍的这个庙会来说,它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早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民风乡俗,它连接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土记忆,每到农历二月初四,它注定要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亮丽的风景。



这就是发生于江西赣北地区的“马回岭庙会”,当地人更喜欢称其为“马回岭赶集”




马回岭赶集,已有百余年


马回岭,这个拥有特殊名字的地方,只不过是赣北地区的一个乡镇。但马回岭拥有的各种记忆,足够令人为之瞩目。


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追击于此,勒马回师,才得此“马回岭”,又叫“马逥岭”“回马岭”



它特殊的地方可不仅于此,这里的文化底蕴还有更多种深厚的表达。


境内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就是最好的佐证。


据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马回岭境内的面阳山,而陶公之墓便座落其中。



同时,境内马头村荆林街汉柴桑县唐楚城县故址,富民村荞麦岭有东汉墓葬区遗址马回岭老火车站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出发地,杨柳村六祖庙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大师为弘法道场而建......


以及这延续了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庙会——“马回岭庙会”



相传,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历史上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朝香者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这样,在农历二月初四这一约定俗成的日子里,在这年复一年的络绎不绝中,商贩也趁机摆摊设点、供应饮食、茶点等以捕捉商机,后来陆续还有了各地特产及食品,小型农具、日常用品及农用杂件。



经过百年历史演变,传统的庙会日变成了当地的传统墟日,也就是“赶集的日子”。




马回岭赶集,乡土与记忆


马回岭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今柴桑区)。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马回岭庙会”每年二月初四就是在这里进行。



百年延续,勾连着当地人最深的记忆,以至于跟很多九江人一说起“去马回岭赶集”,大家似乎都有着一种同样的默契。



这种默契,更是一种记忆,对于他们而言,或多或少,脑海里都会留存着有关于赶集的回忆。


这片回忆里,自然少不了热热闹闹、熙熙攘攘。



在我的记忆中就是这样的,“赶集”就是人挤人,尽管印象中会带着一些脏乱与喧闹,但人们还是愿意在每年的这一天,照例去“凑凑热闹”。



二月初四也成了当地人心中的“集会节日”,庄稼人更会赶在开春农忙前去采购一些农资用品,享受农忙前,正月后,最难得的休闲惬意时光。



据说,庙会高峰时人流量可达数十万人,来自九江县(今柴桑区)、德安县、星子县(庐山市)的百姓及湖南、湖北、安徽远至浙江、河南等外地游客、商户都会在这一天,蜂拥而至。


自然而然,“马回岭”在很多人印象中,也与“产品交易集汇地”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就像马回岭车站之于北伐,之于南昌起义,之于百年车站一样。



而不同的是,对于本地人而言,这种生长于民间的传承性“赶集”,更凝结着他们一代又一代人,以及年复一年的生活印记,沾染了对于乡土有着莫逆之深的情感。


有朋友谈到,一说起“马回岭赶集”,他就想起小时候。



那时,他老和伙伴们盼着二月初四的到来,然后就可以跟着老母亲去赶集,各种不同的小吃美食和玩具,便成了他最大的期盼。


......





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庙会,却在百年之余的流传下,显得与众不同。



现如今,马回岭庙会还在每年进行着,依旧还是人山人海,集会上的产品也是满目琳琅,特色小吃,九江文曲戏、采茶戏、丝弦锣鼓、山歌、九江秧号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在大舞台上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但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2021年庙会无奈被暂停或延缓举行。



同样,一年中的二月初四又将来临,今年会是什么样,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但疫情当下,防护为主,当春暖花开,百年庙会,载着当地的热情而来,一切都还在,这种非遗项目,更值得不断被流传。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头条带你游江西##江西##九江##柴桑区##九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