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刷小镇最地道的荞面饸饹,这碗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面条,吃一次就沦为脑残粉



今年,最受欢迎的一部电视剧应该是《长安十二时辰》,由水盆羊肉和水晶柿子引起的讨论,也牵带出了这个十三朝古都的无数美食,更是让人心向往之。
由无数美食组成的地图如同影片,一场场闪过,若在美食的洪流中有一个长镜头,那么今天这个镜头就从繁华的长安一镜到底,在最后一刻,定格在这个北方的沿海小镇。

度过了四季,从皑皑白雪到盛夏蝉鸣,如今,东夷小镇成了一个人们心向往之的网红小镇。
这里藏了太多正宗的味道,而西安味道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想说的是这一碗有600多年历史的面条——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陕西渭南名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一碗面吃了千百年,却是百吃不厌。
在小镇东边的街头,这家荞面饸饹在来来往往的小镇街头特别扎眼,这里还是在沿用着最传统的木头制饸饹床子压面,如今就算是在西安,也很少见到这样的饸饹床子了。

店里的俩小伙儿,配合默契,操作起来有一种传统的隆重感。
一人将和好的荞面快快揉成,塞进圆孔中,等着锅里的水沸了,另一头的小伙握着凳子腿粗的木架用力压下来,细长的圆柱形面条,如一道道光柱,漏下来,故,又称之为河漏。

那边压出面,这边拿一块薄薄的板子一打,便莲花般的在水中散开,行话是:“锅开压,锅开打。”


饸饹又谐音“和乐”,饸饹圆细韧长,连绵不断,象征着长命百岁,每一种传统美食,似乎都被那方水土的人赋予了最为美好的寓意,充满真诚的希冀。

来小镇的人们对这家现要现打的面条极为偏爱。圆滚滚的面条散在沸水里,一会儿工夫就得。
拿着笊篱捞上来,颠两下,放进旁边盛着温水的盆里,再用筷子捞起来装进青瓷大碗,旁边有两排大碗装着辣椒、香菜、小葱花、酱油、醋,色彩浓烈的臊子。

做面人熟练地抓起调料放进碗里,舀上土豆丁、胡萝卜丁、豆腐干拌好的臊子。打眼看去绿的绿,红的红,黄得黄,真是色香味俱全。
最后,舀进面汤,一碗让人迫不及待的面便可端走了。



加上西安特有的辣椒油,用筷子搅匀了,汤表面就浮起了一层油花,此时吃货的饥饿感更是增加了几分。

纯荞麦面的饸饹吃到嘴里,其实没有特别劲道的口感,但是一定有韧劲儿,能吃出那种杂粮略微粗糙的质感,夹带着荞面特有的香气,适合一大口一大口的吃。
三下五除二吃完,再溜溜的喝掉一碗汤,味浓而不烈,味香而不艳,喝完一抹嘴,长长的吁出一口气,爽快啊。

这荞面饸饹筋细滑软,清香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老少皆宜,吃过的莫不夸赞。
炎炎夏日来一碗凉开水里浸过的荞面饸饹,解了暑气,满足了嘴馋,饱了肠胃。
冰天雪地,一碗热辣辣的荞面饸饹,热气腾腾,汤酸辣香,那饸饹面又劲又光,吃了暖心,实在,味长。


一碗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做法,吃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文化。
一碗地地道道的面,被当地人从家乡带到另一个地方,受到食客喜爱,恰似去了一趟美食的发源地,立刻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成为了吃进肚子,长在身体里的文化。

在小镇,还有很多类似这样,认真做着一碗面条的本地人、异乡人。而经过的人们,吃到了,便享了口福。
这一碗令人垂涎的荞面饸饹,你吃过吗?假如你吃过了,你一定没有理由拒绝第二碗荞面饸饹。

来源:东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