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锅豆,祖辈留,嚼着香,有奔头

文 | 孙景璞

“疙渣饭”“滚锅豆”,是莱州的方言,指的是高粱面稀饭和稀饭里煮熟的黄豆。这是莱州人过去非常普及的一种传统饮食,几乎早晚都喝这种饭。

做法是先在锅内把一小把黄豆烧开,加入稀释的高粱面,再烧一个开即可。高粱面稀饭色泽紫红,粘稠,喝到嘴里略有颗粒感和苦涩味,乍喝起来犹如喝中药,不太顺口,喝习惯了也就好了。

莱州人说,高粱面价格便宜,耐饥,清火。过去,人们爱种春高粱,爱用高粱面做饼子、窝窝头或打稀饭。现在有人说,高粱面含糖量低,适宜糖尿病人食用。

高粱面的粘性很强,打稀饭时,初下锅会有一种稠稠的假象,开锅后就稀稠适当了。

大豆有营养,这个自不必说,稀饭里添几粒大豆,不仅添了营养成分,还让人增添食欲。当喝到一粒黄豆时,嚼起来特别香,再吃一口小咸菜就更有味道了。

莱州人辈辈世世这么喝,以至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丰收年配着干粮吃,灾荒年伴着糠菜喝。民谣说:“滚锅豆,祖辈留,嚼着香,有奔头。”

我祖母年纪大了,牙齿掉了,嚼不动黄豆了,打稀饭时本应不放滚锅豆了,但是她老人家说:“有豆的饭好喝,没豆的饭没味道。”还是坚持要放黄豆。吃饭时,给她撇没豆的舀,偶尔舀上了豆粒,她再挑出来,夹到我碗里。

小孩子最爱吃这种豆,喝不着时还不高兴。大人在舀饭时,会专门给孩子多捞几粒豆。民间有句俗语说:“一口喝不着豆,就不够本。”后来用来泛指一些贪心不足的人和事。

我喝着这种稀饭长大,上了中学,仍然喝这种稀饭。现在老了,还不时去超市买上两斤高粱面打稀饭。老习惯,偏爱这一口。

会过日子的人说,打稀饭放滚锅豆,烧的时间要长些,费火。这个好解决,我们家的办法是头天晚上先把黄豆泡上,第二天早上黄豆涨开了再下锅煮,容易烂,就省火了。


来源 | 烟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