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浓香 | 神奇的高粱与小麦



题记:高粱与小麦,是醉美浓香的一对超级CP



中国白酒有三大主流香型,分别为浓香、清香和酱香。三香各有其色、各有其味、各有其美,共同奠定了中国白酒香型基石。


清香型白酒讲究“一清到底”,酱香型白酒强调“酱香突出”,浓香型白酒则着重口感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


构成浓香型白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含香量较高的己酸乙酯。因此,一杯优质的浓香型白酒入喉,一定具有“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高辨识度。


同样都是粮食+酒曲,缘何工艺上的差别竟能导致最后口感上的巨大差异?或许这就是白酒工艺的魅力,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浓香白酒原料与口感的秘密。



白酒中的“皇帝”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这是电影《红高粱》里的歌曲,唱出了几千年来老百姓酿好酒的淳朴与善良。而歌中所说的“咱的酒”,就叫“三十里红”。



那一张张美如画的高粱,便是“三十里红”的源泉之一。


在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麦、大麦、荞麦等农作物中,高粱又被称为“酒皇帝”,没有它也就没有酒,更无好酒,可见它的地位非同小可。


关于高粱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在张华的《博物志》里这样写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高粱又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名禾,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目前关于高粱的起源,普遍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中国,另一种说法是由非洲、经印度传入中国。


中国学者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高粱栽培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继续栽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由中原传入东北。1986年在甘肃民乐东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5种炭化籽粒,其中就包括高粱籽粒,经鉴定为中国高粱较古老的原始种。



还有学者认为,5000年前居住在苏丹尼日尔河流域的爱丁人,已经开始栽培野生高粱,并于公元前4世纪传入印度,然后传到中国。照此说法,高粱这个在中国土地上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便与玉米、马铃薯、胡椒一样,都是远古的“舶来品”。


民以食为天,酒以粮为先。无论高粱起源于何方,其酿酒界至高无上NO.1的地位却无可争议,有“粮为酒之肉”的美誉。


我国是农业大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粮食播种面积就达到11763万公顷;其中,高粱种植面积达634.7千公顷、产量为297.0万吨(2020年数据)。


一方水土育一方粮,从产地而言,主要分东北粳高粱优势区、西北和华北高粱优势区、西南糯高粱优势区、长江及黄河流域中下游高粱优势区。


其中,南方高粱历来以酿酒为主,多为糯型,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北方高粱则以食用和饲用为主,多为粳型,出酒率上则南方的糯高粱更胜一筹。


对浓香型白酒而言,要得到“口感丰满,绵柔甘烈,绵甘适口,回味悠长”的口感,优质高粱少不了。在“千年老窖,万年糟”周而复始的浓香工艺之下,高粱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窖池中的己酸乙酯等微生物提供能量源泉。



简单来说,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的高粱籽粒更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其颗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单宁、多种维生素及无机元素等,为这些看不见的“益友”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补给,让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丙三醇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充分释放,构成了浓香的主要成分。


浓香型白酒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要属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其中,五粮液以多粮著称,是多粮浓香的典范;而泸州老窖则是单粮的代表,“浓香鼻祖”的称号历史悠久。



听浓香奏一“曲”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素食诗》里这样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朱熹认为豆腐的发明者来自汉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行业,被称为“炼丹术士”,豆腐的由来就是通过卤水点化而来,便有了这一神奇的美食。



酒的由来,也充满古老的点化智慧。酒曲就好比点化豆腐时所用的卤水,发挥着催化剂、糖化剂的作用。


俗话说:“曲为酒之骨”,酒曲的质量对浓香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浓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麦为主,伴有少量大麦,通过选粮、润粮、粉碎、压曲、卧曲、翻曲等环节,历经180天储存的“陈年伏曲”就此而成。



长时间储存的酒曲有一大优点,就是曲内的酵母菌活性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杂菌含量少,小麦曲化程度高,这样酿造出来的酒体口感更丰富、协调。


真正决定白酒口感的C位还是酒曲内部的微生物群。酒曲中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霉菌主要产生各种水解酶等酶类物质;酵母菌则主要发酵产生酒精,同时提供多种醇、醛、酯等芳香物质,有助于浓香白酒芳香成分的形成。



浓香型白酒讲究“泥窖发酵、混蒸混烧”,酿酒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糟粕发酵。这个过程中,环境中的微生物、酒曲中的微生物和窖泥中的微生物在酒醅的固、气、液三相界面发生复杂的能量代谢反应,并产生了丰富的代谢物质,这些物质与浓香白酒的风格密切相关,是浓香白酒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形成的前体。


目前,成品曲的制作工艺相对成熟,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舍得等大酒厂都会对大曲的感官鉴定、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数量作出综合评价,通常用百分制打分。一级曲综合分数在90~100分,二级则在75~89分,以此对大曲制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为酿一杯好酒,奏上一“曲”。


编后:

一个是红彤彤的高粱,一个是金灿灿的小麦,当我们把他们融到一起,就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谷物之间的交融转化为杯中佳酿,讲述着天人共酿的人与自然之美。


这就是浓香白酒口感的奥秘。


参考文献:

胡承,邬捷锋,沈才洪,王忠彦,胡永松. 浓香型(泸型)大曲的研究及其应用,2004

唐贤华,张崇军,隋 明,周 文,舒学香. 原料成分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感官质量的影响,2020

张雪瓶,罗艳平,陈 波,赵华丽,吴 勇,杨 阳,游 奇. 不同高粱品种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研究,2022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