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已很少见的一种作物

早上徒步,路过高铁站北。在成片稻田的一角,凸现一小块高杆红穗的作物,非常引入注目。两个经过这里的年轻人显然不认识,旁边的人告诉他们,那是“高粱"。

说起“高粱”,上年纪的人没有不认识的。因为过去,在汉中这地方多有种植。而那时,在主产水稻、小麦的汉中地区,作为秋杂粮的高粱在国有粮站是不收购的。所以,高粱成为困难时期农家主粮不济时用来果腹的“粗粮”之一。
高粱在世界谷物中位居“老四”。在我国,高粱有5000年种植历史。作为传统作物,高粱种植要求不高,南北皆宜。尤其在“东北松花江” 一带,是我国高粱的主产区。

高粱古称“蜀秫”,又称“稷”,是“六谷”之一。作食物,可蒸饭、煮粥,磨面可蒸食、饹饼等。除了食用,高粱还是酿酒的**原料。我国台湾省金门酿造的“高粱酒”就非常知名。
高粱属于粗粮,但口感较差。且因富含单宁,食之会致大便燥结。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承包经营粮食不再短缺以后,高粱普遍不再作口粮食用。此后,所产高粱基本都销往各地酒厂用于酿酒。

高梁除了本身口感差、不宜食用,还因其产量较低的原因,所以在盛产稻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主杂粮的汉中地区,在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后,高粱逐步从常规农作物中淘汰。
现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大多只能通过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电影《红高粱》和各种“高粱酒” 中知道 “高粱”。而真正见到田地里长的高梁时,“认不出来” 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