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高粱,了解一下高粱茎、叶的生长,以及高粱的形态结构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粱茎、叶的生长和形态构造
当顶端生长锥分化茎、叶原基结束后,基部的3个节间几乎同时开始生长,当1-2个节间生长停止,第3个节伸长加剧时,第4-6节又缓慢伸长。每一个节间的基部有一层分生组织,茎的生长和组织的形成,主要是由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长大和分化,使节间向上伸长。当伸长到一定的时期以后,分生组织老熟,节间即不再生长。各节间的伸长顺序由下向上逐渐进行,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后伸长。根据1963年安徽农学院观察结果,高粱全茎各节的长度,以基部第一节最短,而顶部着穗的一节最长。

高粱茎的生长,前期缓慢,拔节后加速伸长,挑旗抽穗时生长最快,每昼夜生长量可达6-10cm(晋杂5号)或14-15cm(黄罗伞)。至开花期达到最大高度。拔节后,进入组织充实过程,碳水化合物等光合产物以较快的速度在茎内充实积累,茎秆的干重相应迅速增加,如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拔节期茎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23.1%,旗期占38.9%,花期占51.1%,开花以后,由于茎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转供子粒灌浆,茎秆干重开始下降,到灌浆期下降至41.9%,完熟期下降至24.3%。

据粱亚超等人(1973)调查分析,茎秆干重44-46g时,穗粒重为40-55.1g,茎秆干重为50-60或70-83.2g时,其穗粒重分别为64.0-76.0g或84.7-91.7g,表明茎秆干重与穗粒重成正相关。
高粱的茎秆直立,一般较玉米的茎秆细而高,表面被有白色蜡粉,干旱时能防止水分蒸发,增强抗早能力。高柔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的多少及长短因品种而异,矮生早熟品种节间少而短,晚熟高秆品种节间多而长。高粱茎的节上生有较浅的纵沟,内有一个腋芽,通常呈休眠状态,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或是主穗遭受损伤的情况下,靠近地面的1-2个腋芽即长成分蘖;在主穗受伤时,茎上部腋芽发育成分枝穗。在我国南方,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再生高粱的栽培。

高粱的茎秆,壁厚而坚硬,内部充满髓质,糖高粱品种穗内含有较多的汁液和糖分。高粱茎的横切面结构。茎的最外层是皮层,由一层排列整齐的厚壁细胞所组成,颇为坚硬,常角质化和硅质化,不易透水,从而增强它的耐旱性。表皮层的内面有几层排列紧密木质化的厚壁细胞,形成机械组织。在机械组织的内侧为基本薄壁细胞,排列不太紧密,在基本薄壁组织中,有许多星散分布的维管束,称散生中柱。所以皮层与髓部界限不明显。茎部的维管束是植株的根与花、子粒之间的运输管道,它除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还能起支持茎秆的作用。

高粱拱土后第二天即可出现第一片叶子,1-3叶生长较快,平均间隔两天左右长出一叶;3叶以后,幼苗转入自养阶段,4-6叶平均6天左右生长一片叶子;6叶以后生长加快,7-10叶约3-4天生长一片叶子;拔节以后生长约11-20片左右的叶子,因同化和吸收面积扩大,温度升高,生长速度较快,2-3天生长一片叶子,全株叶片生长速度呈现"速一缓一速"的变化规律。

叶片的大小,以中、上部的叶片最大,下部的叶片最小。基部最先生长的1-6叶窄而短小,自7叶开始增长加宽,叶面积加大。
叶片的寿命,不同叶位间差异较大,基部的1-2个叶片寿命最短,约25-30天,向上逐渐延长,中、下部的8-10个叶片为50-60天,上部的6-7个叶片直至成熟仍保持鲜绿状态,可持续60-70天,其中最上部的4片叶是抽穗后的主要功能叶片,对灌浆的贡献较大,故要防止叶片的早衰,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以增加光合积累。

单株叶面积的变化受各发育时期的绿叶数目和绿叶面积所支配,苗期叶片少而小,单株叶面积亦小,以后随着新叶出现及叶片生长,单株叶面积逐渐增大,拔节后单株叶面积迅速上升,至开花前后单株叶面积最大,开花以后由于下部叶片枯黄,单株叶面积日趋下降。但不同的品种下降速度不同,国外大部分高粱品种直至成熟时下部叶片仍保持鲜绿。高粱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叶片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表皮、叶肉组织及维管束。叶片上面为上表皮,下面为下表皮。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分布较多,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水分多时,引起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散失;当土壤水分不足时,不但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而且由于泡状细胞的水分散失,体积缩小,使叶片卷曲,增强抗早性。在光照条件下,利用植株从外界吸收进来的水分、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制造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植株各器官的生长需要,到生育后期大量的有机物质转到子粒中去。维管束平行排列在叶肉组织中。叶片的维管束是养分和水分的运输管道,并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可以能帮助到大家,那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