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斤粮食能酿多少斤酒?5元一斤靠谱吗?70岁酿酒师说出三大真相

经常听到酒友们说,“羊毛出自羊身上,白酒出在粮身上”,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白酒是怎么来的,只知道白酒是怎么没的,白酒咋没得?喝没得呗!

正是因为对粮食从酒这个过程比较模糊,所以当茅台说出“5斤粮食1斤酒”的说法,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些自酿酒的师傅说茅台说法不对,有些夸大了,纯粮酒的出酒率根本没有这么低,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此特意询问了一位在酒厂工作40多年的酿酒师傅,他说出了关于白酒酿造的3大真相。

粮食是怎么变成酒的

粮为酒之肉,也就是固态法酿酒,就是把粮食中的淀粉变成酒,一共有两部分,糖化和酒化。

真相一:酿造原料影响出酒率

不同的粮食淀粉的含量都不相同,而淀粉含量的多少能够影响乙醇的多少,淀粉含量高的粮食是酿酒的首选。

像“茅五泸”酿酒原料都含有高粱,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①高粱中含有单宁和花青素,发酵之后能形成白酒独特的香气。
②高粱中淀粉的含量高,所以也会有更高的出酒率。
③高粱内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衡,不容易酒中有些杂味。

真相二:受工艺影响

拿酱酒来举例,工艺不同出酒率也大有不同,酱酒工艺一共有四个工艺,接下来为大家简述一下。


串沙:几乎用不了什么成本,用坤沙酒倒入酒糟,之后再加入酒精得到的酒。

翻沙:用坤沙工艺用过的酒糟,再加上曲粉、粮食粉,随后再进行发酵、蒸馏,耗费时间短,也用不了多少粮食。

碎沙:高粱磨碎酿出来的,一般蒸馏3次左右就能把酒取完,出酒率比坤沙高。

坤沙:这种工艺很复杂,出酒率还低很多,要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接酒,耗时耗力,而且整个工艺需要一年时间。

真相三:对“5斤粮食1斤酒”有误解

五斤粮食一斤酒,这里的酒指的是最后真实得到的酒,因为在酿造过程中,酒头酒尾会去掉,然后酱酒还会窖藏4年以上,而且使用的是透气性好的陶坛,所以这也会导致酒液再次流失,所以到最后就变成了5斤粮食1斤酒。

所以酱酒价格普遍偏高,茅台更是一瓶难求,为什么茅台会这么令人向往呢?其实还是因为其酒的品质高,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酿造环境优越,使用了当地的红缨子高粱酿造。

如今酒精酒太多,5元一斤的酒没人敢喝,尤其是酱酒因为各种因素酿造成本更高,售价也比较贵。

但是如今在酱酒核心产区,出现了一款酱酒“黑马”,凭借亲民的价格,和经典的茅台风格获得了许多酒友的喜爱。

风云酱父 封藏

酿造人李长寿先生,他是前茅台厂长李兴发的爱子和李氏茅酒技术的传承人。

在上个世纪,茅台酒厂面临着酒体不稳定的难题,而李兴发率团队,埋头研究多年,在1964年终于发现酱酒的三种典型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酒体不稳定的问题。

还被后人誉为“酱酒之父”,并且还获获得了国家特殊津贴。后来李兴发退休之后将一身的酿酒技术均教授于李长寿。

如今李长寿,严格遵循“12987大曲坤沙工艺”,原料使用单宁含量高的红缨子糯高粱、赤水河河水,多次蒸煮、7次取酒,一年时间方的美酒。

然后陶坛密封窖藏5年,为了追求**的口感,会加入李兴发亲酿的12年老酒进行勾调,滴滴珍品佳酿。

酒液瞬间入口酱香浓郁,到了中段花果香、窖香、粮香的复合香,酒液下咽时候很顺,不辣嗓子,到胃里暖呼呼的,喝完不口干,是一款难得的亲民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