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华北“救命粮”的高粱,为啥我国很少见?反观美国疯狂种植?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说起高粱,许多北方朋友都很熟悉吧?尤其是年纪稍大的一辈,高粱在当初可是“救命粮”。

然而如今在我国,高粱却越来越少见了,反倒是美国逐渐开始疯狂种植高粱,这究竟是为什么?

高粱为何受到青睐

高粱,这种古老的谷物作物,其种植历史至少可追溯至5000年

在中国,高粱同样拥有一段悠久的种植历史。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农田之中,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东三省地区的高粱种植面积一度占据了当地农作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当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粱之所以受到农民的青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粱以其卓越的环境适应能力而著称。它不仅能够在干旱和贫瘠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而且产量还很高。

尽管高粱的口感可能略显粗糙,但它却是一种旱涝保收的作物。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而言,高粱无疑是一种在灾难面前能够保障生存的重要粮食来源。

其次,高粱拥有出色的抗病虫害能力。这种特性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还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再者,高粱的营养价值不容忽视。它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粮食作物,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

最后,高粱的用途多样。除了作为食物来源,高粱还广泛应用于酿酒、制作饲料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在经济上的高价值。

高粱在中国的种植现状

高粱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区域,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是粳高粱生产区,而西南地区主要是糯高粱产区,内蒙古、山西和贵州是中国主要的高粱种植地区。

然而如今,高粱在中国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减。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公众的饮食结构也经历了变化。

在当代中国,高粱已不再扮演主粮的角色,而是被边缘化。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肉类、蛋类和蔬菜的比重逐年上升,而高粱作为曾经的"救命粮",其地位已不复当年。

与此同时,水稻和小麦等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了高粱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提升,这些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更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再者,种植玉米或其他作物的收益更高,因此农户会放弃高粱,选择种这些经济作物。

并且,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小麦等作物因为更易于机械化种植而受到青睐,这也导致高粱种植面积减少。

高粱在美国的种植现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西部地区以其贫瘠的土地和稀缺的降水而闻名,这使得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种植面临挑战。然而,高粱以其对恶劣环境的顽强适应性,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宠儿。

美国作为生物能源领域的先锋,高粱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粱是生产生物乙醇的关键原料,这一需求推动了高粱种植的蓬勃发展。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美国将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将高粱制成的可燃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此外,高粱的茎秆经过加工后,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为美国的畜牧业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这种物尽其用的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美国,高粱不仅是生物能源和饲料产业的重要支撑,还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美国是全球高粱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其高粱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据2021年数据显示,美国的高粱产量高达1140万吨,其中780万吨被用于出口,这一数字充分展示了美国在全球高粱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为包括高粱在内的多种作物提供了政策优惠和补贴,这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美国确保了其在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高粱何去何从

我国高粱的消费以酿造为主,消费需求增加、消费量平稳增长。中国是进口高粱最多的国家之一,进口高粱对国内市场价格有影响,数据显示,高粱进口量呈先增后降趋势,2021年我国高粱进口量达941.64万吨,同比增长95.6%。

当然,如今我国的高粱产业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缺乏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突破性品种培育不足、多用途开发利用不足等。

结语

高粱种植的历史和现状反映了不同国家在农业发展中的不同选择和需求。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高粱种植逐渐减少。而在美国,由于生物能源、饲料市场和出口需求的推动,高粱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不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变化的体现。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身为华北“救命粮”的高粱,为啥我国很少见?反观美国疯狂种植?

高粱曾是华北农民的“救命粮”,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种植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