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玉米须,近几年受热捧,贵为中药材,为啥身价不高?

在一家农资店,摆放在院子里的筐子内,晾晒着一些已经晒干了的玉米须,有人看了不解,咱这里遍地都是的玉米须,要多少有多少,怎么还值得拥有了?想要吗?想要的话,我给你送一袋子。



看那人对此一脸不屑,农资店老板看他一眼,愤愤说道:“就知道吹牛,你去田里采个试试?吹牛不像种地那么累,却容易惹人看笑话。

采湿的,玉米还未授粉完毕,如果早早把玉米须给揪掉了,势必会影响玉米授粉,从而造成产量降低。



如果采干的,又特别容易碎,从品质和品相两方面来说,都是不适合采集的,这玉米须必须在玉米乳熟期采摘最好(总酚和总花青素含量最高),你能掌控这个时间段吗?你说能帮我采摘一袋子,我想问,是100斤的化肥袋子,还是装牙签用的小塑料袋呀?”

听农资店老板这么一说,那人顿时一怔,寻思也是,怪不得这满地的玉米须总是被人忽视,原来采摘要掌握好节点呀,而这个节点却是极难把握的。



据亳州市古井镇董门楼村的董大叔介绍,之所以有人采集玉米须,是因为它是一种正儿八经的中药材,在亳州市当地,有不少收购玉米须的药材商,近几年最贵的时候能卖9元/斤,今年行情不好,只能卖3元/斤,有时候这个价格也达不到。

至于为啥农村人极少有采集玉米须的原因,董大叔解释说:“一是不值钱,二是太费事,如果能卖100元/斤,看看田里的玉米须还能存在?即便是能卖9元/斤,这要费多大功夫知道吗?在玉米田里钻来钻去的,浑身刺痒得难受,连玉米棒大家都不想掰,谁还会去冒着闷热和刺挠去采集玉米须呢?



你要知道,晒干成一斤干燥的玉米须,需要采集多少鲜玉米须吗?一棵玉米上面就那么一丁点,如果采集早了,还会影响玉米产量,若是如此,谁还去动这点心思!

三是不了解,玉米须是中药材,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吧,咱们种植了多少年的玉米,大家紧盯的是玉米的产量,谁会在乎玉米须的存在呢?然而,玉米须确实具有很好的药效,药典上介绍,具有利尿消肿、利胆清肝的功效。



用玉米须泡茶,也就是最近几年刚有听说,以前压根没听说过,怪不得有人感叹,原来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

对此,也有人表示,玉米须虽然是好东西,热衷的人还把玉米须形容为“龙须”,并有刻意夸大炒作的趋势,但功能应该不会那么强大,如果具有非凡的效果,它的身价也不会如此之低了,也不会一直被农民朋友如此无视,道理如此浅显,刻意吹嘘也不会拔高它的身价。



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某件事情,总能让人保持清醒,在你看来,玉米须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吗,还仅仅是作为炒作的噱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