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报告内容:半导体光电材料作为光电器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是光电子学的研究热点。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材料性能的理解与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正确认识和巧妙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于新材料探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一名新加坡籍灵长类研究员,于2017考取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大学的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我曾在泰国研究白掌长臂猿,也到越南研究极度濒危的叶猴。目前我的研究重点是亚洲叶猴生态学以及群体遗传学,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印尼叶猴
近年来,基础医学院在重大精神疾病、分子肿瘤病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近五年在Cell(两篇)、Nat Cell Biol、Nat Genet、Cell Stem Cell、Nature BME、Dev Cell等期刊发表原创论文,高天明院士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2年度,在学校领导和科研院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基础医学院共获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4项,直接经费总额逾一亿元,立项项目数及获资助经费总额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类项目立项13项,立项数为2021年的2.6倍,直接经费7215万元,包括牵头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赵小阳、黄文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艾珊珊、陈翌华)、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白晓春、邹志鹏、李严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人才类项目6项(白晓春、夏来新、赵小阳、黎孟枫、姜勇、肖姗),高天明院士团队作为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骨干成员,获得1235万元研究经费
2014年1月7日,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大学共同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圆满完成建设期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1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成立以来,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农科院的鼎力帮助下,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河南大学紧密配合、协同共建,圆满完成建设期任务目标。 两年来,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资2256.35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台(套),50~100万元设备9台(套),10~50万元仪器设备36台(套);荣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科技成果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46篇,IF≥3.0的25篇,IF≥5.0的7篇,在Nature Genetics(IF= 35.532)上发表论文1篇;新增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75项;培育棉花新品种7个,获得棉花新品种保护权4个、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验室还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1人,省部级专家4人(中原学者2人,省专家2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77人,实验室常年流动人员达到54人
【淘给她】这款深海鱼油软胶囊每粒含有1200mg高品质鱼油,360mg Omega-3(EPA和DHA等)含量。其中含有的EPA、DHA成分,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等,适合成人及老人服用。每天3次,每次1粒,随餐服用
2020年1月16日上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Applied Energy》主编、瑞典皇家工学院和梅拉达伦大学严晋跃教授莅临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交流和指导工作。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颜中玉出席并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数统院李科教授介绍了以能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为主体的美丽岳麓山团队的缘起与人员组成,回顾了团队组建以来的获得的成果,汇报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设想
吃太多膳食纤维会得肝癌?别傻了,你根本还吃不够! 最近,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引起了广大的讨论量,这篇研究说的是,膳食纤维吃太多并不好,甚至会导致肝癌!大家看到都紧张了,难道连膳食纤维也不能吃了? 研究在说什么? 这篇刊在《Cell》的研究,团队喂食有代谢疾病的小鼠膳食纤维补充剂“菊糖(inulin)”,半年后却发现,这些小鼠的血清很黄,血清里的胆红素过高,甚至有40%的小鼠得了肝癌。 不过,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项在动物实验中的研究成果,因此,这个研究并不能给出“人类吃膳食纤维会致癌”或是“人类不能吃膳食纤维”的结论。 而且,实验中小鼠的菊糖摄取量非常大,按照比例换算,成人一天要吃掉将近100公克的膳食纤维或膳食纤维补充剂,才符合实验中设定的量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植物,番木瓜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医科大学近日引进的李琳教授便是最新一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我校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6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