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hagy
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35年,其中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工作24年, 任该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帕金森病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上海交大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在神经退行性性病的临床和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 在《Nature Genetics》、《Science》、《PNAS》、《Autophagy》、《Brain》、《JAMA》、《Annals of Neur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50余篇,连续6年入选国际评估机构Elsevier发布的神经科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作者: 出处:通知公告网发布时间:2022-11-15浏览次数:165 主讲人简介: 戈峰,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领军人才,研究员,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应用昆虫学报》主编,以及Insect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下昆虫生态学及害虫生态调控研究
讲座时间: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下午2:30 黄启超,男 37岁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得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等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青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协会青委会副主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刘爵,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
报告人简介:强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聘教授”。主要研究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光老化、创伤修复、特异型皮炎及银屑病等皮肤相关疾病。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自噬在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为以自噬及其相关基因为靶点的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
今年6月11日至6月14日,第25届欧洲血液学大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会议由欧洲血液学会(EHA)主办,我院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崔兴团队,研究生孙小琪提交的论文《The Study on Baicalin regulates autophagy to Protect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to Intervention of intestinal aGVHD》,被EHA选中入选论文集,并作为e-poster在年会上进行成果展示。该项目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机制。本次展示反响热烈,取得了中外学者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血液科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3月11日上午,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药理学、毒理学和治疗学系丁文兴、倪红敏教授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1704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公共卫生学院徐德祥副院长主持本次学术报告会。 丁文兴授作了题为“自噬与溶酶体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的报告,系统地阐述自噬与溶酶体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并分享了课题组近期有关线粒体自噬在肝脏损伤和基因小鼠繁殖的前沿研究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针对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发展多分子并行检测、活体靶向标记和多层次光学成像新方法。建立的免疫光子学新技术新方法已应用于肝脏免疫、肿瘤免疫、皮肤免疫和神经免疫的可视化研究
常有人问,“医生怎么皮肤那么好?那么亮?”我的保养法其实很简单,就清洁、乳液和断食。 许多宗教都有断食的戒律。戒律不是规定出来使人受苦的,戒律是一种保护,让人用最简单的方法,跨越许多身体健康上、心灵健康上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0-09-0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者也 卢绍庆38 日前,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杂志《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药学院陈忠教授、张翔南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研究中首次揭示了BNIP3L的泛素化降解是永久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缺失的重要原因,发现通过抑制BNIP3L泛素化降解实现线粒体自噬的重启可能是永久性脑缺血的潜在治疗新策略,并为将卡非佐米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缺血,是一类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