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
据央视新闻报道,按照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梦天实验舱将于本月实施发射,目前,工程各系统正展开各项测试准备工作,确保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如期完成。 2022年10月23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近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对空间站组合体进行精心维护和照料,为迎接梦天实验舱的到访做好准备,目前,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4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梦天实验舱和天舟五号发射任务的2箭2舱(船)同时在场区进行测试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研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高等数学B、831普通物理或847大气物理学。 由于各个大学的地球物理学考研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研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高等数学B、831普通物理或847大气物理学。 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应掌握高等教育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和研究的一般动态,具有独立担负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独立从事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
2022年5月17日,喜讯传来,我所陈要玲同志荣获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陈要玲同志是研究所空间科学仪器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项目软件负责人,十余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承担了“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某型号冷藏装置、某型号海洋卫星成像光谱仪标定光源、某型号生命生态实验柜地球敏感器地面专用测试设备等多项航天型号项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曹喜滨(1963.02.25- )。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黑龙江省肇东市人
新华社酒泉12月4日电(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汨汨)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事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试验船于5日18时,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这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迈出一步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即慧眼卫星)团体通过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详细观测,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出其最峭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至的宇宙中的最峭场。该结果于8月10日在国际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 2017年8月,科研人员利用慧眼卫星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GRO J1008-57的一次暴发活动进行了详细观测,首次在其X射线能谱中以高于20倍标准偏差的高置信度在90千电子伏特(keV)附近发觉了一条回旋吸收线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郭超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截至2020年1月20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经过大约一周的海陆运输,已先后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分别参加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场合练及首飞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拉开序幕。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中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中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一是为了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短期工作和讲学,将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直接带入学校并加以传授,推动学校的部分重点学科达到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二是利用“大师讲席”制度,加强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校服务。三是更新学校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加强教师队伍跟踪国际科技前沿领域能力
人民日报北京6月5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三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