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样
据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月15日消息,2023年新年伊始,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英文缩写SMILE,中文昵称“微笑”卫星)的任务团队,赴欧洲空间局(欧空局)欧洲空间技术中心开展卫星初样星箭联合试验,顺利完成接口对接、卫星分离和冲击试验。“微笑”卫星赴欧圆满完成星箭联合试验,也是中欧首次实现整星联合装配与星箭试验。本次试验采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微笑”结构星与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的飞行适配器和包带进行对接,欧空局及空中客车防务等参加此次联合试验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01所研制、设计、生产的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机械臂关节用电机的电性件,成功交付总体方。该电机将应用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作为探月三期月壤取样机械臂的动力源,这标志该所电机首次应用到宇航领域。 2013年10月,该所接到总体方关于开发表取采样机械臂关节用电机组件的任务,立即成立研发小组
关于可用性的测试和评估,在国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称为可用性工程(usabilityengineering)。由于是一个专业,因此就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并发展出一整套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可用性的测试和评估。一个软件可用性的测试和评估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与媒体对话之嫦娥二号卫星探月”活动上获悉,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状态非常好,有望在任务期内完成世界上最清晰全月图;其最终命运还存在许多变数,不排除飞回地球的可能;目前嫦娥三号的样机正在研制,探月工程三期的论证工作和预制方案已完成。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嫦娥三号和四号卫星、嫦娥五号和六号卫星互为备份。 据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介绍,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的六大工程目标已经完成,四大科学目标已完成大部分,现在卫星的状态非常好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余晓洁、于佳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员杨利伟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进入空间站时代。 杨利伟说,经过25年艰苦努力,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今年载人航天科研任务很重,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2月5日,长征五号家族另一款火箭——长征五号B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在与先期运抵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一同进行发射场合练后,预计于4月中下旬首飞。 相较于长征五号火箭基本款,B火箭减少了氢氧第二级,因此高度和重量都略有减少,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依旧大于22吨
科技日报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付毅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3日在京透露,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的首次飞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 周建平在当日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庆祝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中介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目前稳步推进,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完成,各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正(试)样研制及试验。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