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
中新社兰州12月18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1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两本著作出版发行,有中国“汉简之乡”美誉的甘肃伴随了整个20世纪出土汉简的成果整理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其将成为古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简述中国故事——《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成果发布会暨甘肃简牍博物馆未来发展思享会”18日在兰州举行。这是甘肃简牍博物馆继《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等学术成果之后的最新重大成果,将为“一带一路”的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郭立,1960年出生,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科研校产处副处长。民进景德镇市委委员、陶艺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市珠山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画院画师。陶瓷学院、景德镇市老年大学、景德镇陶瓷文化专修学院书法教师
吴善璋,男,汉族,1948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1985年6月入党,1968年1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政治理论专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宁夏书协主席,银川市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收录历年来史语所汉代简牍数位典藏成果及《居延汉简》出版内容。 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丰富的汉代简牍与共出文物,数量约1万3千余枚。其中以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为代表,此外也收藏部分罗布淖尔汉简、敦煌汉简,及武威剌麻湾汉简
日本著名学者大庭�(1927―2002)曾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名誉教授,皇学馆大学教授、校长,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馆长。其治学领域涉及中日交流史与秦汉法制史,著述宏富,影响颇深。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两部著作,奠定了他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秦汉法制史研究》(1982)汇其30 年来治秦汉法制史、简牍学系列成果为一帙,其中的汉令研究、汉简册书复原皆为名篇,广为学界所知
由于历史文物陈列馆是一个以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为导向的学术博物馆,加上我们想要向观众说的是“实事求是”的历史故事,所以在展览呈现上似乎很难摆脱“正经”博物馆的影子。但是一个令人想要好好观看的展览,通常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展览,为此我们的策展人也是想了许多方式,企图用较生活化的方式去呈现一个展览。 “雷电以风─甲骨文天气预测特展”,用一种现代气象预报的角度切入,由商代甲骨卜辞呈现3500年前商代人的气象预测以及生活方式
文物馆周记 以笔为簪──居延出土的汉代毛笔(上) 以笔为簪──居延出土的汉代毛笔(上) 以笔为簪──居延出土的汉代毛笔(上)(文物馆周记048) 一九三○年中国和瑞典学者合组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The Sino-Swedish Expedition﹚,在汉代居延边防线上的烽燧遗址,发现了一万余枚的简牍,这就是通称的“居延汉简”。这批简牍文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军事、法律、教育、经济、信仰、历法到日常生活都有纪录,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居延汉简共出的文物中有一支毛笔,因为是和居延汉简一起出土,所以俗称“汉居延笔”
字山翥, 号引岚斋。1945年10月10日生于四川省简阳市。现为《重庆晨报》业务总监
6月7日,在第29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开幕之际,甘肃省第二届简牍书法展同时在甘肃敦煌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入展作品134件、入选作品133件。我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傅有宏、李建荣、张学平、周小英、刘宸宇五人作品入展入选
简 介: 研究重点为早期近代政治理论和宪法史、近代早期阶级社会的政治社会礼仪和象征史。出版著作包括《百年启蒙》《作为机器的国家:关于专制诸侯国家的政治隐喻》《皇帝的旧衣:神圣罗马帝国宪法史及象征语言》《玛丽娅·特蕾莎女皇及她的时代》等。 简 介: 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献研究,曾参与居延新简、居延汉简、墨香阁北朝墓志等出土文献的整理与释读,并参与了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童蒙文化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