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简
由于历史文物陈列馆是一个以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为导向的学术博物馆,加上我们想要向观众说的是“实事求是”的历史故事,所以在展览呈现上似乎很难摆脱“正经”博物馆的影子。但是一个令人想要好好观看的展览,通常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展览,为此我们的策展人也是想了许多方式,企图用较生活化的方式去呈现一个展览。 “雷电以风─甲骨文天气预测特展”,用一种现代气象预报的角度切入,由商代甲骨卜辞呈现3500年前商代人的气象预测以及生活方式
勒迁都奈良之前个藤原京时代,出土个木简高头,就有写“周方国”、“周防国”个文物。 7世纪辰光,大和朝廷设立周芳国,7世纪末,又拿此地改名叫周防国。 勒《日本书纪》当中,697年有“周芳国献铜矿”记载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嘉会)5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公布了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 其中,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三二四号墓出土战国楚简324枚,载有东周时期12位楚王谥号和部分楚国高级军事职官名称,以及周武王、周公旦相关事迹,部分内容在典籍中并未出现,为佐证西周初年重大史实,研究楚国历史和政治军事思想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湖北荆州胡家草场墓地十二号墓出土简牍4546枚,分为竹简、木简、木牍三种,是历年来我国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之最,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经方、遣册、日书等,种类丰富,是我国简牍考古上的一项重要成果
楼兰古国一夜消失,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在大漠风沙的西域,藏着不少的未解传说。有的地方至今袅无人烟,踏足过的人们却寥寥无几;有的地方曾经繁华不已,现在却只有黄沙漫天。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中的楼兰古国,就是这大漠中的未解之谜
韩国出土木简据称有1500年历史 刻有生僻汉字(图) 韩国出土的木简,据称有1500年历史(《韩民族》) 韩国发掘木简现场(KBS电视台) 海外网2月1日电 据韩国《京乡新闻》1月29日报道,韩国几年前出土一枚木简,据称有1500年历史,上面刻有大量汉字,其中生僻字“畓”引发考古专家的关注。 韩国文物部门对木简汉字的分析(京乡新闻) 报道称,2019年,韩国在庆尚北道出土了这枚木简,长74.2厘米,上面能辨认的汉字,就有100多个,包括“谷”“堤”“结”“负”等。 工作人员在查看出土的木简(KBS电视台) 韩国考古专家认为,这枚木简记录了6世纪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土地管理情况,称赞是“珍贵的史料”
和田博物馆位于和田市中心,和田地区文物管理所内。在博物馆一百余平方米的展厅中,展出了尼雅遗址、约特干遗址、玛利克瓦特遗址及其它古迹中出土的各种彩陶、古币、丝毛织品、木简文书、泥雕、木塑等文物共400余件。还有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和田地区出土的干尸
水果报记者:“根据可靠消息指出‘八国联军’已经‘进驻’文物馆了!对这起国际事件,文物馆是否知情?” 发言人:“不不不,本馆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绝不敢隐瞒。只不过它不是历史上的‘八国联军’事件,而是‘写字,不简单’特展里,本馆精心挑选来自八个不同国家,八种不同语言的木简留言啦!” (*部分因手写难辨识以及受限外语能力,仅翻译大概意思,请见谅。) 记者:“啊,原来如此……不过‘写字,不简单’不是展出观众模仿汉代人用毛笔写字的木简留言,怎么会出现中文以外的文字呢?” 发言人:“本馆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喔!而外宾的留言,不仅带来浓厚的异国风情,还可以欣赏各种语言不同的书写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