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
华子恺,男,博士,副教授,上海大学智能基础件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骨科植入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徐汇中心医院副院长(挂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 110/SC1,骨科植入物),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工委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常委、康复工程专委会委员,美国Accutek Testing Laboratory客座研究员等。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市民创造发明成果奖。近三年,在相关领域国际一流期刊等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编专著3本、主持完成国家及企业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
注塑机中用来挤压树脂的进给机构,由于需要承受大负载,过去一般采用油压驱动。1980年以来,随着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动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另外,由于其对树脂具有良好的进给控制和操作性,以及维护简单等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注塑机从油压驱动向电动驱动化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
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边缘学科的摩擦学学科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当时,作为从事润滑材料研究近20余年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具备了较完备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并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关键润滑材料与技术问题,研究范围涉及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超高温及超低温材料等,并在煤炭、冶金、机械制造、交通、军工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应用。 为了顺应当时国内工业发展形势的需求,同时广大摩擦学工作者也急需一个平台,以便开展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1980年7月向原中国科学院四局提出组织出版《固体润滑》学术刊物的申请,在申请报告中提出了《固体润滑》创刊的初步意见,刊物面向的读者对象及其办刊宗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