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众生
今天到太极门研修 一位师姊问我胃食道逆流是不是胃不好; 我直觉的回答他说 不是胃不好…研修完开车回家的路上 突然有种感觉…就自己这个生命而言 身上所有的细胞组织器官 其实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其实应该要感谢他们对我们这个生命的贡献; 当他们产生病痛时 其实或许是我们没照顾好他们 所以他们在向我们示警 提醒我们该观照一下自己这个生命体了. 这是不是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不好呢? 还是我们自己不好呢? 同样的 就人类社会而言 每个人都是他的组成分子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角色有好有坏 但每个人不是一直在扮演一个坏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作用 有他的存在价值…不是有个说法 世界上任何一个素未谋面的人 只要透过六层人际关系的关连 就可以找到连系吗? 这个说法我是有点怀疑它的科学根据啦 不过它也说明了每个人在社会中其实是紧密地相连的. 这个角色目前扮演了一个负面的面向 是不是他也是向社会提出一个示警 向众生提出一个示警? 不管他是贫 是病 是暴戾 是贪婪 是自私 是无明 是任何样的罪人; 就也身处在社会中的我们任何一个个体生命 (别忘了 我们的生命中 或多或少也是有部分会是贫 是病 是暴戾 是贪婪 是自私 是无明 我们也不会完全无罪愆) 而言 到底是否该说这个暂时扮演负面角色的个体生命 是不好的 是不该存在的呢? 所以 其实我们可以在碰到所有的人事物时 时时反观自己 时时回想自己 不要只看到外面向的恶; 对自己多付出点爱 多多原谅自己曾有的罪愆 多多感谢一下自己能有机会在这个五浊世间磨炼 有机会在这个释迦牟尼净土(虽然在人眼中是五浊秽土)修行菩萨道 对自己还没有能力普渡众生深深地感到抱歉…不断地清净自己 直到回到零…无谓善 无谓恶 行自然的大道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发表者:alanpaul 因网站结构改变,原先连入连结失效,请改点以下连结: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和尚念的金刚经全文是值得让我们去借鉴的,这样也是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正确的念诵金刚经,只要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去念诵经文,就会让我们对经文有好的了解,也是能够让我们拥有好的感悟,从而能够让我们产生好的认知。 佛陀还告诫众生如何不执著与相布施,能有无量的福德与功德。本文大茶经就依据经中的妙行无住品,来看看佛开示有几点布施才能福德无量,我们受持诵读《金刚经》要注意哪些才能更能与佛经相应
一代高僧梦参长老安详示寂,后学法广与东山寺僧俗四众弟子捧一瓣心香,祈愿长老上品上生,早成佛道! 提起梦老,其庄严法相格外清晰,特别亲切。我虽然没有更多机会亲近长老座下,跟随学修,但是也有一些缘份。 我曾就读的闽南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皆是梦老早年任教的僧才摇篮
雷府千岁尊为雷王爷、雷天君缘起清乾隆6年(1741),由雷氏三兄弟从大陆福建省泉州富美宫分灵来台,并在云林县麦寮乡雷厝庄奉祀。当时雷厝庄偏僻,民生疾苦、瘟疫滋生,居民诚心祈祷,有感雷王爷公慈悲显灵济世,解脱瘟疫病变之患。当地居民为感谢雷王爷之恩泽,众人将分灵来台之雷王爷神尊供奉于顺天宫为配神奉祀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在东方电视台的“头脑风暴”中说过一句话,当时听了感觉特别有道理: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为凡人,也有众多的闲人和狂人,但有圣人吗? 我们一般把孔夫子之类称为圣人,他们真的是圣人吗?他们没有欲望吗? 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和他们打过叫道,不敢妄下评论,仅以推测之。 没有熟读《论语》,只大概听说孔夫子周游列国以“推广仁政”。如果没有欲望,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当然很多人要说是为普渡众生,但真的没有私欲吗?不想以此造成影响而成名吗,不想籍此以解决生活必须吗,不想以此为一生的追求吗? 有很多执着的人有执着的追求,可以为追求付出一切
金刚经快诵版?就是我们每天要坚持去快速诵读金刚经,这个是听起来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每天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还有别的事情去做,这些事情有时候会耽误我们诵读金刚经,从而使我们真正的遗忘掉金刚经,这样也就等同于我们就没有一颗恒心。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学经典,是纪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着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