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基础研究,特别在以化学储能功能化为导向的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发表SCI论文32篇 (10.0以上10篇),他引和评价1856次,单篇最高他引290次,7篇入选ESI高引论文,2015年入选RSC期刊“TOP 1%高被引118位中国作者”榜单,H指数为36。截止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政策与制度 基本信息 采购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 讲座时间:2023年1月9日 上午9:00 赵俊伟,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导,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多金属氧簇功能材料的发光及光学传感、电化学生物识别器件和抗癌药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Coord. Chem. Rev.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被引用次数近9000余次,H因子4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等17项,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主讲概况:李和兴,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Appl. Catal. B副主编、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全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催化专委会委员、全国环境化学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绿色催化和光催化环境净化的研究
田善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在Nature Chem.、Angew. Chem.、PRA、JPC、JCP、PCCP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1年获化学反应动力学会“张存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2019年8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11月20日,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正式批准。我校教授杨恒权、贾晓军榜上有名
借助于本课题组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合成分离鉴定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一特色优势,首次分离鉴定了钌和铑催化的C-H/N-H与炔烃氧化环化反应催化循环中的全部三个关键反应中间体,并研究了其转化反应,明确地揭示出相应的催化反应机理;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桥连双茂型双核金属化合物在活化不饱和有机小分子以及催化聚合反应中的协同效应;同时,在反应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多个高效的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新反应。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 Chem. Commun. Org. Lett.,Chem. Eur. J.,Adv. Synth. Catal.J. Org. Chem.,Organometall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SCI他人引用1000多次。在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上做学术报告4次
由于光动力疗法具有选择性高、疗效显著、副作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皮肤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中光敏剂、激发光和氧气这三要素缺一不可。然而,水溶性光敏剂的生物利用度低、可见光对生物组织的穿透能力差以及肿瘤的乏氧微环境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光动力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美国Unicell 公司在佛罗里达州的Sanford开始了一部年产2.9万吨的生活用纸纸机建造计划。计划塑料的有机降解1直是科学家苦心研究的技术投资约3500万美元。工厂将坐落在戴纳通海滩西南30英里,位于东佛软包装要求拉力机1机多用罗里达的戴纳通海滩与奥兰多之间,占地15英亩
张正彪,博士,教授,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分别于1997,2000和2007在苏州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年
专家简介:胡颖、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毕业。2007年到2016年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工作,2016年10月加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