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涂涛,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戴立信院士。之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行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ames D. Wuest教授)
12月10日上午,应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健研究员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在化工楼516会议室,张健研究员做了《源自分子筛合成理念的金属有机簇与骨架材料研究》的讲学,报告由副院长刘石泉教授主持,我院材料科研团队、化工科研团队及学生近80人参加。 张健研究员先容的纳米团簇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都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如何将两者在一个体系内复合发展新的功能材料更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讲座先容了张研究员团队近年来采用无机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设计理念,针对钛氧团簇、MOF材料以及两者的复合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给研究团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讲座最后还就MOF材料的制备技术、稳定性及其相关应用拓展等做现场交流
报告时间:2019年6月25日(周二)上午9:00 雷鸣,男,1972年11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化工有效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理学院物理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催化化学。近年在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催化机制、催化剂分子设计、理论计算化学及其交叉领域进行了探索性学术研究工作
11月28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学何静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作了题为“插层结构与绿色催化”的学术报告,化学化工学院杨恒权教授主持报告会。 何教授首先从高效原子性经济出发,指出催化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结构和设计”,先容了一系列性质可调的阴离子插层结构材料。随后先容了利用插层结构材料的三大限域效应(空间限域、立体限域和晶格限域)强化催化性能
董丽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柔性功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
拓扑结构是决定聚合物理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可对材料应用范围造成影响。例如,线性聚合物被广泛用于热塑性材料,而(超)支化聚合物适用于润滑剂、药物递送等。近年来,随着前沿领域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控制聚合物拓扑结构对提高高端材料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