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
董丽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柔性功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论坛(2022年第2期) 时 间:2022年01月04日10:10—11:10 刘抗,男,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先进热设计,海水淡化及海洋能综合利用,可穿戴可植入式能源及传感,先进储能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Energ. Environ. Sci.、Nano Lett.、Adv. Funct. Mater.、Angewandte、Nano Energy和Int. J. Heat Mass Tra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5项
尹梅贞教授课题组合成出一种在紫外光下稳定不开环的螺吡喃化合物,然后巧妙地将这种难开环的螺吡喃与γ环糊精做成主客体系统。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将螺吡喃与γ环糊精形成1:1的主客体分子系统后,在一定条件下组装形成一维的微晶核,最终制备螺吡喃-环糊精固体材料。该主客体系统通过加入γ环糊精增大系统的氢键作用力,促使难开环的螺吡喃在紫外光照射下变得容易开环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基础研究,特别在以化学储能功能化为导向的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发表SCI论文32篇 (10.0以上10篇),他引和评价1856次,单篇最高他引290次,7篇入选ESI高引论文,2015年入选RSC期刊“TOP 1%高被引118位中国作者”榜单,H指数为36。截止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基础研究,特别在以化学储能功能化为导向的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发表SCI论文32篇 (10.0以上10篇),他引和评价1856次,单篇最高他引290次,7篇入选ESI高引论文,2015年入选RSC期刊“TOP 1%高被引118位中国作者”榜单,H指数为36。截止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专家简介:胡颖、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毕业。2007年到2016年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工作,2016年10月加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
袁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DNA芯片的研究;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J. Org. Chem.》、《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4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988668323 专家介绍:台启东,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2014-2015年及2017-201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报告时间:2020年1月5日下午3:00-5:30 专家简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数学系教授,曾任数学系主任。1982年1月在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1986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学位;主要在解析函数空间上的算子理论,复分析,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出版10部高水平著作,其中3部是国际数学专业研究生的标准教材(GTM199,GTM226,GTM262),在Bull. Amer. Math. Soc. Amer. J.Math.,J. Funct. Anal.,Trans. Amer. Math. Soc.等刊物发表11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出任多个SCI杂志主编、 副主编.
主讲概况:汤育欣,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应用化学学士和材料学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13-2018在南洋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能源化学工程的研究,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期刊(Chem. Soc. Rev. JACS 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发表学术文章90余篇,引用超过5600次(谷歌 Scholar),H index = 43,授权美国专利和新加坡专利各1项,申请美国专利5项(其中3项专利转让)。他于2012年与2013年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世界未来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年入选JMCA新兴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