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
2020年12月14日下午,以“海洋能国际国内发展现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在我校四栋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吴必军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张雪明教授为大家作报告。 吴必军研究员从波浪能利用技术分类、主流技术转换机理及特点、振荡水柱技术的发展、运动型振荡水柱技术的转换效率、运动型振荡水柱技术的经济性、发展前景六个方面为我们介绍波浪能利用技术及发展前景。张雪明教授则主要介绍海洋能及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分析了我国海洋能源的发展现状,并给予我院海洋能方面的发展提出希望和建议
本文摘要:倍受各方注目的《能源法》再一推到了“谜样的面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3日发布了《能源法》印发稿。国家希望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
该企业是一家致力于电梯控制、驱动系统的研发与销量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 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2015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申请国际CE认证
2019年3月1日,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蓝色能源收集系统研究”课题验收会在纳米能源所成功召开。课题验收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聂家财教授、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魏志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狄重安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廖庆亮教授,北京市科委新材料发展中心潘长波副部长和项目负责人王中林院士以及主要学术骨干、纳米能源所科研办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专家组组长聂家财教授主持,他根据会议日程安排邀请项目负责人王中林院士做报告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其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对海洋的认识,我院在6月8日当天晚上举办“海洋之声”论坛第二期。本次主题是海洋遥感与海洋能的发展科普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论坛(2022年第2期) 时 间:2022年01月04日10:10—11:10 刘抗,男,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先进热设计,海水淡化及海洋能综合利用,可穿戴可植入式能源及传感,先进储能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Energ. Environ. Sci.、Nano Lett.、Adv. Funct. Mater.、Angewandte、Nano Energy和Int. J. Heat Mass Tra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5项
[四川生物质颗粒生产厂]能源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按能源形式可分为化学能、水能、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从对环境影响上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前者也可称为“绿色环保”能源。按能源是否可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本项赛事是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具有导向性、创新性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现启动“第三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本项赛事分为2个平行赛道:科技作品竞赛和绿色能源商业模拟挑战赛
国内规模*大储能项目通过备案,储能市场有望今年复苏! 政策加持,企业加码,储能产业接连迎来利好。 能见App获悉,“国网时代福建吉瓦级宁德霞浦储能工程”于4月8日通过了福建霞浦县发改局的审批备案,这是目前国内已知的规模*大的储能项目。 该项目法人单位是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刚刚于4月3日成立的公司是由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等携手打造的合资公司,旨在打造储能全产业链
该视频公开课是面向全校及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识课程。是以国家精品课“海洋学”课程为依托,以通识限选课“认识海洋”课程为蓝本,由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主体,根据授课对象是普通院校学生和广大社会公众,确定课程定位是以普及海洋知识为目的,精心提炼出系统介绍海洋形态特征、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波浪、潮汐、内波、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海啸)、海洋能、海洋与气候以及中国海等内容,目的引领人们认识海洋中发生的基本现象和主要动力过程,通过引导公众认识海洋现象和海洋过程,了解和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为合理有效处理海洋与人类关系,促进蓝色经济合理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唤醒公众对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意识,使人民群众在海洋灾害发生的应急响应中,能做到快速响应,积极主动配合各级政府快速行动,减小灾害损失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