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拨
考评局今日公布,在2021年冻结考试费后,2022年文凭试考试费将上调2%。考试费已于今日刊宪,语文科港币683元;其他科目港币457元;自修生报名费港币524元。考试费调整后,语文科及其他科目费用分别上调港币13元和9元
美国国会参议院周二通过总值4840亿美元(3.775万亿港元)的中小企纾困法案。 参议院以口头批准方式,通过由共和民主两党早前与政府达成的法案,法案内容涉及为中小企纾困,以及资助医疗费用。 法案预期周四提交至众议院表决,如果获得通过及由总统特朗普签署,将成为美国政府第四份抗疫纾困计划
港府建议废除现行法例下的“管养令”及“探视令”,并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责任模式”,凡涉及子女的重大决定,必须由父母共同决议。“共同父母责任模式”强调父母在离婚后须共同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改变了以往由法庭判决“管养权”归于某一方的做法,不仅有助减少双方争夺抚养权的诉讼纠纷,而且对子女成长也有好处,在西方国家早已行之经年。不过,香港是华人社会,家庭观念及夫妻离婚后处理双方关系的方式都有别于西方,夫妻在离婚后还要共同处理涉及子女的各种决定,在现实上确有困难
香港患有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近年持续上升。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全球多个地区的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药物使用量持续上升,本港儿童的用药率更在14年内上升36倍。不过,研究团队表示,升幅反映社会增加了对ADHD的认知,不代表本港的ADHD情况被过度诊断,或药物被不当使用
求主使教会各成员,能以主耶稣为典范,谦抑自下,在生活中承行天父的意愿,光荣天主。为此,我们同声祈祷。 求天主圣神带领各国领袖缔造和平,放弃核子武器,致力改善民生,促进国家繁荣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参与”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透过资源调配,为学生提供适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及协助他们融入校园生活; 学校重视家校合作,建立恒常沟通机制,透过不同渠道,如学生支援摘要、个案会议等,与家长一起商议有关支援学生的策略。 本校获教育局增拨学习支援津贴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3. 支援措施及资源运用方式: 成立学生支援组,成员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师、辅导主任及科主任; 透过协作教学、特殊教育需要支援教师入班支援等,照顾课堂内学生的学习差异;另引入不同的专业同工,透过面谈、小组活动等,支援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需要; 举办不同形式之共融活动,加强全校之共融氛围; 举办生涯规划小组,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生辅导; 举办不同形式之社交技巧训练活动,包括领袖训练、历奇活动、兴趣小组,朋辈辅导、言语训练,提升学生多元能力及自信,并发展学生的强项
《“照护食”终于有啖好食》善用7500万拨款 创造色香味全料理! 政府在2020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增拨七千五百万元经常开支,资助安老服务单位为有吞咽障碍的长者提供照护食。 “照护食”是为有咀嚼、吞咽障碍人士而设的饮食。透过运用各种烹调及处理方法,调整食物的软硬度及黏稠度,烹煮出不同餐类,配合不同程度吞咽障碍人士的需要
文章预览 : 立法会十一题:有特殊学习需要的非华语学生 ******************** 以下为今日(十二月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淑庄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书面答复: 问题: 最近有多名有特殊学习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家长向本人反映,本地的特殊学校及普通学校因语言的障碍而未能为他们的子女提供适当的教育。他们又指出,现时有 超过100名学生轮候入读由英基学校协会(“英基”)开办的特殊学校,该校是本港唯一一所为该等学生而设的特殊学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现时有特殊学习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人数,并按他们的特殊学习需要类别及就读班级列出分项数字; (二) 会否检讨现时鼓励有特殊学习需要的非华语学生入读主流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政策;若会,有关检讨的详情;若否,原因为何; (三) 会否向英基增拨资源,为该等学生提供足够的学额;及 (四) 除了......
新华社华盛顿4月21日电(记者许缘 高攀)美国国会参议院21日通过一项总额为484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计划以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其中包括为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提供援助资金、向医院和新冠病毒检测机构拨款等。 当天,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口头表决方式一致通过这一计划。根据内容,该计划将向小企业薪水保护计划增拨约3210亿美元资金,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申请贷款支付员工薪资
新上任的印度总理莫迪的对华政策尚不明朗,但印度媒体已急切催促其走向强硬。《印度时报》、《印度快报》等媒体20日不约而同刊发报道,引述不具名消息源的话称,印度内政部已决定在中央预算中增拨500亿印度卢比(约合52亿元人民币),在中印“实际控制线”加强公路、学校、邮局、广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民众移居这一地区。《今日印度报》20日称,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其他便利设施,“实控线”印度一侧的边境居民向后撤了至少50公里,远离家园、土地荒废,而这“刺激了中国人多次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