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患有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近年持续上升。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全球多个地区的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药物使用量持续上升,本港儿童的用药率更在14年内上升36倍。不过,研究团队表示,升幅反映社会增加了对ADHD的认知,不代表本港的ADHD情况被过度诊断,或药物被不当使用。
研究由港大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及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主导,并与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药学院,以及13个国家的学者合作,搜集15个地区的行政临床记录,或行政索赔的电子记录,综合2001至2015年期间,3至18岁的儿童,以及19岁以上的成年人的用药率数据,覆盖全球1.5亿人的数据。研究已于医学期刊《刺针精神病学》发表。
研究发现,全球多个地区的ADHD药物使用量持续上升,当中香港儿童的用药率,由2001年每2500名儿童有一个用药,增至2015年每69名儿童有一个用药,升幅达36倍。
对于ADHD药被滥用为“聪明药”,让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升,港大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指,本港用药率的升幅反映社会对ADHD的认知有所增加。他又指, 本港的ADHD药物须经医生处方,而本港诊断ADHD的过程严谨,加上数据显示,本港的用药率只有1-2%,与严重个案的数字相若,相信滥药情况不普遍。
除了儿童的ADHD情况值得关注,黄志基认为,成年人患有ADHD的情况亦不容忽视。他指,过往有个案显示,患有ADHD的成年人,往往被误诊患有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疾病,反映成年人可能有诊断或治疗不足的情况。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表示,医管局现时提供的临床服务,不足以应付日益增加的需求,亦未能为病人提供持续护理的服务,建议政府增拨相关资源。他又指,过往已有研究发现,ADHD患者未得到适当治疗,将增加他们犯罪、吸毒,甚至自杀的风险,建议政府应成立跨学科和跨机构的专家小组,制定全面的ADHD指引,加快老师、家长辨认出ADHD的病人,避免不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