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目的:结合PBL教学方式的概念简要对PBL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了论述分析。方法:选取某医院2021年03月到2022年08月期间在其呼吸内科的50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生数量为30位大专生人数为20位。并将其人数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为25人
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性观念,形成健康性行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结合自身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特色,于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开设公选课《大学生性健康》。近日,该课程顺利结课。学校有26个专业共计115名本科生选修了该课
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团支部风采展示开始了。 有了去年的经验,大家都显得淡定和老成了许多。 虽然轻车熟路,但是我们还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策划与排练
高质发展 争创一流|走进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基础医学系!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基础医学系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的师资队伍。系内开设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类)和健康管理两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控制高职专业。 基础医学系现有教师 70 余人,其中专职教师 45人,含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0 人,副高以上职称 6人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分选题与准备、实践方法、项目实践、成果分享四大模块。选题与准备、实践方法属于理论授课内容,采取PBL教学模式,在校内开展面授教学。项目实践、成果分享属于实践教学部分,采取TBL教学模式,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别,基于团队协作与创新原则,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配置带队导师,开展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主要在实践基地开展,其中,优秀实践成果推荐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系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实务问题为核心,鼓勵学生进行小组讨論,秉持“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学生不只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知識,最重要是在小组团队中学习。在PBL学习过程中,PBL tutor的角色在于引导而非教导小组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如何扮演好tutor的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由于全球化与区域经贸整合对我国之影响深远,培养国内国际经贸谈判与诉讼人才之需求剧增,由教育部全额补助参训学员,委托国立台北大学法律学院比较法资料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人文学院国际谈判暨同步翻译中心、研发处智库中心共同规划办理‘国际经贸谈判人才培育跨校学分学程’。 二、本学程赞广邀各路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钻石级阵容教师,透过国际经贸法律、国际政治经济、谈判英文、PBL及模拟谈判演练、金融科技等五大主轴之专业课程训练,以及经贸外交大使、学界重量级教授、专业资深律师、第一届结业学员经验传承等分享经验倾囊相授,更包括多场校外参访、专家论坛、英文谈判演练等丰富课程,提供多元学习内容,让同学练就一身绝活,顺利接轨国际公私部门职涯之市场。 三、报名资格:各校在学学生;报名期间:自即日起至3月31日(日)止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差异。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相关情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动到现实生活当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契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PBL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及取得的实际成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性观念,形成健康性行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结合自身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特色,于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开设公选课《大学生性健康》。近日,该课程顺利结课。学校有26个专业共计115名本科生选修了该课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所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面向生物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课程思政为统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融入TPACK框架,以PBL教学策略为主导,发挥信息化学习环境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案例库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研究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解决了过去学习资源陈旧、缺乏整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低、忽视师德培育、评价体系合理性等教学的“痛点”问题,取得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成果,并在MOOC、“橘园洲杯”、国培计划等平台上向社会推广,辐射影响全国。 2018年,《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MOOC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立项;2020年,本课程获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1年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