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述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CBETA 以“佛典集成”为目标,故前期作业以“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授与协会使用之《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为底本(图一),择其中与汉传佛教较为相关之第一册至第五十五册以及第八十五册,主要内容有历代汉译之〈印度撰述部〉与中国祖师著述之〈中国撰述部〉,共五十六册,进行藏经电子化工作。数字化工作长达三年,目前已全数完成。 现正进行数字化之藏经为《卍续藏》(图二),预计 2006 年底全数完成上线
中华电信工会(以下简称本会)为提高会员对劳动政策、法令之认识,报导会务及国内外劳工运动状况,介绍国内外电信事业发展方向,依照本会章程第五条第十款及第十七条之规定,设立中华电信工会会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发行中华电信工会会刊(以下简称本刊)。 本刊所有权属于本会。 委员会置委员七至十一人,互选主任委员一人,负责召集及主持委员会会议
法然上人(法名“源空”1133—1212)是八百年前的日本净土宗祖师,被当时佛教界誉为“智慧第一”,传为大势至菩萨应化身。上人依据弥陀化身之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而开创净土宗,现今日本净土法门之各流各派皆源出法然上人。 法然上人的净土思想,一言以蔽之,即是其所著《选择本愿念佛集》所“标宗”之“往生之业,念佛为本”及其“结论”之“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此乃完全遵循善导大师之思想以阐明往生之正因
公元八世纪至十八世纪后半,受限于封闭政策与航海技术,越南与中国境外的东西方国家鲜有联系。十九世纪西方殖民政权拓展东南亚殖民版图之际,为军事训练、国际贸易与侦测国外局势等多重目的,越南几番遣使南下马来群岛,行迹涵?江流巴、新嘉坡、槟榔屿、三巴凌、吕宋、柔佛、果阿、马六甲等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越南使节回程以后所呈交的诗赋创作,不仅仅是写景状物、抒发胸臆的作品,也见证了东南亚诸国在殖民统治与国际商业影响下的变迁
家庭必备!术前必看!要回你的身体自主权! 你知道许多手术及侵入性检查常过于浮滥吗?你知道它确实的进行方式及风险,或并发症吗?以及,它有什么替代方案呢?你是在充分理解及自主选择下做的决定吗?如果签了同意书,你可以临场喊卡吗? 本书是台湾第一部详尽揭露手术及侵入性检查真相的医普书! 在医疗专业之前,多数病人及家属都成了资讯不对等的弱势族群;但交到医生手里的,却是病人的身体,和生命。谁来保障病人最基本的“知的权利”? 《你可以跟医生喊卡》套书分为“常见手术及其风险”上、下及“侵入性检查”共三册,前者介绍约六十种国内主要的手术,后者介绍约三十种侵入性检查,目的就是希望落实并推动“知情同意”的精神,也就是医病伦理的最高理想。 本套书由大林慈济医院医疗团队所共同撰述,每位作者都是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并负责持续的更新;内容不同于网站上多数过期、不完整或由医疗器材商所提供的片断资讯
文学理论期刊。1996年3月创刊于台北,季刊。中国语文学会筹办,由国内十四所大学院校卅位教授组成编辑委员会,设立“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出版社”,发行人刘真,方祖燊主编1至3期,第4期成立主编小组共同编辑,第7期开始由小组成员轮流主编,25开本,经费由教育部和当时文化建设基金管理委员会赞助
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及英国列斯大学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该大学修读戏剧研究硕士课程。现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策划活动包括“艺评写作导领计划”(2008-2015)、“童艺同艺:亚洲儿童剧艺研讨会”(2010)及“节与城:共生的可能与挑战亚洲交流座谈会”(2012)和“库藏文化:艺术资料整存和统计的策略、实践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及工作坊”(2013)等。2003年至今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戏剧界别);2007年至今担任香港电台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2010年至今担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海外特约撰述;2011至2016年担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演艺小组(艺术节)委员
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来对应和看待现在的青少年? 横跨半世纪以来,作者担任华德福教师及师资培育讲师,教学生涯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陪伴五到八年级以及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协助导入华德福教育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体系,并提供咨询给全球各地的公私立华德福学校,撰述多本探讨青少年发展的专书。 本书论及中学生的品格陶冶、情感领域的转变、校园生活经验、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消费主义带来的冲击、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等。从生理、心理、大脑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广泛探讨中学生的教育和教养议题,并点出中学生心中拥有最宝贵的礼物—— 这也是最值得守护的“生命之火”! 担任华德福教师及成人教育讲师超过五十年,其中有二十七年是在沙加缅度华德福学校担任五到八年级导师、手工老师以及该校高中部的创校教师,在高中教授英文文学及历史
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及英国列斯大学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该大学修读戏剧研究硕士课程。现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策划活动包括“艺评写作导领计划”(2008-2015)、“童艺同艺:亚洲儿童剧艺研讨会”(2010)及“节与城:共生的可能与挑战亚洲交流座谈会”(2012)和“库藏文化:艺术资料整存和统计的策略、实践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及工作坊”(2013)等。2003年至今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戏剧界别);2007年至今担任香港电台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2010年至今担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海外特约撰述;2011至2016年担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演艺小组(艺术节)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