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述
本报讯(记者陈香)9月24日,齐鲁书香节暨2016山东书展在济南开幕。作为齐鲁书香节首场重磅活动,《季羡林作品全集》编纂工程宣告启动。作为一部定位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收集先生作品最全,并将对季先生此前所有作品集的错讹将一一与手稿核对,并校正的季羡林作品全集,编辑专家委员会遇到了三个编纂难题,也想借助《中华读书报》,求教于学界
我们先来看一看董氏奇穴的源流。董氏奇穴是山东平度县人董景昌先生所创,而且是在1973年首次出书公开,然后逐步盛行于台湾和海内外。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传统针刺治疗方法不同,是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是针灸史上的一朵奇葩
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及英国列斯大学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该大学修读戏剧研究硕士课程。现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策划活动包括“艺评写作导领计划”(2008-2015)、“童艺同艺:亚洲儿童剧艺研讨会”(2010)及“节与城:共生的可能与挑战亚洲交流座谈会”(2012)和“库藏文化:艺术资料整存和统计的策略、实践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及工作坊”(2013)等。2003年至今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戏剧界别);2007年至今担任香港电台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2010年至今担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海外特约撰述;2011至2016年担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演艺小组(艺术节)委员
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及英国列斯大学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该大学修读戏剧研究硕士课程。现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策划活动包括“艺评写作导领计划”(2008-2015)、“童艺同艺:亚洲儿童剧艺研讨会”(2010)及“节与城:共生的可能与挑战亚洲交流座谈会”(2012)和“库藏文化:艺术资料整存和统计的策略、实践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及工作坊”(2013)等。2003年至今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戏剧界别);2007年至今担任香港电台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2010年至今担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海外特约撰述;2011至2016年担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演艺小组(艺术节)委员
本书作者马斯丹〔美国圣母大学讲座教授〕是研究二十世纪基要主义历史的专家,史笔严谨,信仰立场亦鲜明,所撰述的几本著作都获得相当推崇。原著文章虽然问世已二十载,但由于华文有关著述(包括译著在内)非常稀少,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还是来得及时。它既填补了参考资料的缺环,亦将为基要主义─福音派建立自身的教统和学统作出重要贡献
将一二三四点(见文章《读〈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归纳起来,就是要常常有主见,常常看出问题,常常虚心求解决。**这样一步步的牵扯越多,范围越广,辨察愈密,追究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系统化的见解,对世界整体的认知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我馆继《绣像小说》后创办的第二种杂志,也是我馆的标志性刊物。历任主编有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苏继庼等。最初为月刊,中途改为半月刊,后复为月刊
脸书分享(另开新视窗) 噗浪分享(另开新视窗) Line分享(另开新视窗) 财政问题是国家发展动态过程中,整体国家资源调整与分配的重要环节,亦是一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等结构变迁问题的综合体现,因此,自来即有“财政为庶政之母”的不变铁律。本篇撰述,第一章阐述我国自民国34-90年(1945-2001)间的财政状况,包含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第二章由赋税制度、赋税收入结构、租税减免措施等方面说明赋税概况;第三章阐述自民国34-90年间的几次重要赋税改革背景与主要改革内涵;第四章财政收支划分与税捐稽征体系着手撰述;第五章说明战后台湾在税务行政救济制度的沿革。
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来对应和看待现在的青少年? 横跨半世纪以来,作者担任华德福教师及师资培育讲师,教学生涯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陪伴五到八年级以及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协助导入华德福教育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体系,并提供咨询给全球各地的公私立华德福学校,撰述多本探讨青少年发展的专书。 本书论及中学生的品格陶冶、情感领域的转变、校园生活经验、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消费主义带来的冲击、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等。从生理、心理、大脑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广泛探讨中学生的教育和教养议题,并点出中学生心中拥有最宝贵的礼物——初次萌芽的生命理想、对世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及英国列斯大学志奋领奖学金前往该大学修读戏剧研究硕士课程。现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策划活动包括“艺评写作导领计划”(2008-2015)、“童艺同艺:亚洲儿童剧艺研讨会”(2010)及“节与城:共生的可能与挑战亚洲交流座谈会”(2012)和“库藏文化:艺术资料整存和统计的策略、实践与发展交流座谈会及工作坊”(2013)等。2003年至今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戏剧界别);2007年至今担任香港电台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2010年至今担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海外特约撰述;2011至2016年担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演艺小组(艺术节)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