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诸法如药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文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五度如盲,般若为导 注:五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如理如量、适时适地的微妙智慧
修行佛学能够让我们的劫祸和魔难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美满和快乐,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怨恨,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平静,而且通过修行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的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那么佛教现代因果感应是什么呢?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以引生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佛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的修行皆是基于深信因果,但又不同于宿命论。古语有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以善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
打坐是入定的常用方式越往高境界修持双盘也就越必不可少。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然后盘腿打坐,如果可以双盘的话尽量双盘,不能也可以先单盘,就是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男的左腿压右腿,女的相反。双手结定印,尽量放空思想,不要想事情,念头都不要有,这样,慢慢的就可以入定了,但一开始可能入不了定,所以要坚持
带领心与“有快乐”的所缘持续地在一起, 与其放任让心跑去想这、想那的, (第二类)让心安住,关注的不是禅修所缘, 而是以“心”作为主角,已切换了主角。 观身,看到身体不停地动来动去,这属于禅定, 如果我们看到移动的身体—— 是无常、苦、无我的,这才契入毗钵舍那。 接下来即使不用刻意,心也会自行看见—— 观心也是一样的,也需要自行界定
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作一个方向的引导。这个所有的功德,智慧是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把这个智慧的重要性作一个说明
佛说阿弥陀经是每个修行佛法的人都会选择的一本经书,因为它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的大,甚至是可以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的烦恼,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人在诵读、修行,但也有一部分的人现在还没有感悟到经文中的含义,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席佛说阿弥陀经讲的什么吧。 《佛说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行的,佛宣讲阿弥陀经,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妙果,令闻者生信、发愿、执持佛名,求生净土。信、愿、行(执持名号),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宗旨
华严经一共有三个译本,每一个译本的卷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字数也是不同的,六十卷的华严经差不多是一百一十多万个字,而八十卷的字数约有一百四万多个字。不管华严经全文多少字,我们都要认真的去修行华严经,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收获到华严经的功德。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修行华严经的功德吧
中考告一段落,暂时解放了的我,重拾将近一年未碰的茶具,和妈妈一起来到青青世界,开始了禅修茶道“中级班之旅”。 熟悉的人,熟悉的音乐,熟悉的动作,各种熟悉感都让我觉得亲切。但当我看到课程表时,顿时有点蒙
本文是笔者〈两宋社会菁英家庭妇女佛教信仰之再思考〉一文之第二部分。文中讨论74位妇女之佛教信仰与实践,集中于南北宋之际及南宋菁英家庭妇女之佛教信仰活动。于伊沛霞〈虔信之妻〉所讨论之6位妇女外,另外补以68位北宋以后妇女之佛教生活之讨论,再确证妇女佛教修行方式多样性的观点
“卢师尊我发现两个字,非常了得,这两个字是因缘。”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何能超越?” 我解释如下: 我在禅定之中,曾经进入无感知的世界,也就是感知不到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