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
据新华社报道 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命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乐成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完成精准农业观察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转,大幅进步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的监测才能
原标题:“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图) 9月15日,我国首个由互联网公司(哔哩哔哩,简称B站)定制、用于科普传播的视频遥感卫星——“哔哩哔哩视频卫星”成功升空。该卫星由中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化碳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这就是航天,离我们物理上很远,却又心理上很近。一个个科学探测器好比未知世界里勇敢的“探索者”,一颗颗应用卫星又如同“小蜜蜂”般为地球上的人们勤劳飞翔。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依旧“繁忙”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前有一条30米的走廊。这是来开国务院重要会议的必经之路。6月22日下午,这条走廊变成了展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条最前沿“长廊”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1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
在八集系列,“黄飞鸿II撕咬,”在2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300种食物的指向它的镜头。 卫星锅可分为正馈和偏馈两种。正馈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线锅,接收C波段节目,偏馈也叫小锅,接收Ku节目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