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导航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融合通信技术已帮助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实现了广泛、稳定、智能的功能与应用。与此同时,物联网市场的蓬勃生长也驱使终端设备不断进行更全面、更强大的功能优化,包括定位导航、视频监测、数据分析、安全管理等。终端既要高效实现这些功能,又要保持低功耗运行,以此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便于后续产品迭代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了解,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
集微网消息,即便受疫情带来的芯片短缺潮影响,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保持高速发展,并在销量、新车渗透率等方面超出市场预期,部分发展指标已非常接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年的预期发展目标。 相对而言最近一些年来,我国芯片发展非常快速,而且相应的种类较多。特别是小型化的芯片,一直都是重要发展方向,这种GPS基带芯片设计可以降低能耗,同时还可以缩小体积等方面的技术,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李国利、陈曦)记者从23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了解到,我国计划今年下半年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第八届年会以“定位,万物互联”为主题,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和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为丰富市民感官体验,打造深圳市轨道交通新型象征,比亚迪通信信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通号”)承包建设深圳市大运枢纽智能化系统设备集成项目,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站城融合”,推动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 2022年10月28日,深圳市坪山区第一条地铁线路——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被誉为14号线上的三颗“明珠”,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大运枢纽三大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开门迎客! 大运枢纽集地铁、城际、公交各类接驳于一体,实现地铁3、14、16号线和深大城际等换乘,造型空灵被称为“湾区之舞”,是深圳东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大运枢纽的建设核心在于“智慧”,比亚迪通号采用容器化云平台,打破系统间壁垒,结合定位导航、客流分析、磷酸铁锂电池等核心技术,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乘客服务系统、智能运维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2014年4月15日-17日,由荷兰导航协会主办的2014欧洲导航会议在位于鹿特丹的世界贸易中心举行。会议主要涵盖了定位导航发展及应用的各个方面。苍穹数码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会议期间展示了GNSS硬件产品
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物流搬运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AGV机器人应时而生。AGV机器人又名无人搬运机器人
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55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满完成。 对此,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逐步推动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深入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交通运输部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对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作出中长期部署,并把北斗系统应用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
8月3日,国新办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等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到,工程建设提前半年完成,彰显中国速度;系统功能强大性能一流,展现中国品质;综合效益显著成果丰硕,凝结中国智慧;打造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再续中国创造。 国之重器,中国速度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我国交通、农业、公安、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自去年底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