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
本报讯(记者丁佳)日前,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地球”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尚勇,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等出席开幕式。 2016年适逢由中国发起的国际组织——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立10周年
9月7日,“追求卓越——促进中欧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成功召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欧盟研究、科学与创新委员卡洛斯·莫达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清华大学教授沈志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学院教授欧阳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东华等在会上对部分欧盟资助项目做了展示
8月25日,国防科工局对外公布了高分三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首批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微波反射特征明显,包括北京首都机场、福建厦门、天津港、洪泽湖、黄海海域等卫星影像,涵盖聚束、条带、扫描、全极化等高分三号卫星载荷典型成像模式图像,反映了不同成像模式下地貌影像特点及海洋环境监测等情况。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出席发布活动并讲话
我国首颗民用雷达卫星“高分三号”投入使用— 据新华社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中国首台1米分辨率的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23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将有效地进行提高中国民用雷达卫星数据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现状。 国防科工委局副局长吴延华介绍,5个月内,高级三颗卫星在轨运行,顺利完成了卫星平台系统测试,卫星负载系统功能测试,卫星集成和地面系统测试等任务完好,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高分3号卫星是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高分特天眼目唯一一颗雷达星
专家简介:房世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协“全球气象灾害与粮食安全”决策咨询团队首席,为江西省委省政府特聘专家,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 农业气象专家组( ET-AAS)专家,曾任世界气象农业气象专家委员会委员。为中国遥感协会生态气象遥感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农业气象学会副秘书长等。主持结题或在研国家级项8项,曾主持结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牛顿基金)等重点项目,累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2019年10月16日,以“创新融合 智绘未来——测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中国测绘学会201**术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这是学会建会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盛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库热西,江苏省副省长费高云,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拟对遥感科学研究与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开发系统能力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以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兹邀请有意向的报价人就该项目提交密封报价并参加竞争性谈判。 工程地处北京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中科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园区内,本项目位于园区中心地块,东临园区中心绿地,南临遥感地球所现有科研楼,西邻声学所实验楼、北临园区锅炉房及学生公寓,建筑地块约为6000平方米
记者6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6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协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世界遗产空间机构。在此前的5月27日,UNESCO总干事博科娃已代表UNESCO在该协议上签字
2018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CASEarth小卫星工程立项综合论证布置会。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光电空天处处长章骏平主持
本报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7月17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在西安落成。 煤航集团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主要从事遥感、测绘等方面的空间数据生产,沉淀和积累了丰富的空间数据资源,涵盖了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面模型、街景数据、三维数据等多种类型,具有多行业、多尺度、多时相、多层次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