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境
导读:达真堪布:断烦恼的唯一方法 断烦恼要以智慧去断,这是唯一的方法。 在前面讲过,以神通、神变解决不了烦恼,若想断除烦恼,就要靠智慧。什么是智慧?证悟无我,证悟空性,这个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请问学佛,怎样才叫学佛入门?我是刚学佛的,什么都不懂,请开示。 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周三【易学律动/神圣舞蹈】课间,老师突然邀请我到前面示范神圣舞蹈 old 21,听到指令的时候我没有排斥和退缩的念头,只是心里还是会有一些紧张的情绪,就在我起身走向示范位置的时候,我试着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双脚着地,中立站姿,眼睛直视正前方没有焦点,这个时候我是在当下的,我向内看同时外境也是清楚的,我感受到一股凝聚的能量在这个团体里面。 音乐开始了,其实old 21的动作对我来说算是熟悉的了,但是这次示范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理智中心跑掉了,拍子一度数快了一些,有一些不协调的同时尽快调整自己内在的状况,再重新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让头脑与身体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我的经验是只要眼球不动,内在眼睛看向眉心,就会比较快让注意力回到现在正在做的事,内在会升起一股力量不受外在影响,同样的这个时候我才有能力调整自己,回到正轨~ 时间的累积,让我在神圣舞蹈的学习上有一些“看见”除了老师常常提醒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之外,还有另一个三宝就是“意愿,意识,意志”,这三样宝也很重要,它是鞭策我走向成为自己的基本要件,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非常珍惜神圣舞蹈的学习,可以跟一群同修一起“工作”帮助我看见自己的惯性,习气,还有意识的提升~我的心变得比较柔软了,身体也比较松了,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感谢老师一步一脚硬地教导让我受益良多~ 如今我虽然来到了而顺的年纪,但是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我没有替自己设下终点,因为我喜欢这样循序渐进的上课方式,而且又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很放心又放松的学习,现在的我可以再加上开心与享受的心情快乐学习~因为我发现可以比较接纳自己的不足,和接受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如此一来就会皆大欢喜了 我的体力也许大不如前,但是心灵上的滋养与富足带给我的喜悦,我认为才是最珍贵的~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占卜个案:清理“想转职却在原地打转” 转职需要您莫大的勇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唯有让您想要冒出头(转职成功)的心引领您穿越种种的困境。您需要在内在下很大的功夫,坚定自己的心念,即便前途茫茫没有方向,但让想要转职成功的热情引领您前进,信任它,往前走。不管这个过程是几经波折,您终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〇九) 由“六触”进入身心的管道,常特指六触使人心意动摇、产生贪爱的过程、时空、或情境。六触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里的“触”特指感官、外境、识,三者接触,是十二因缘之一。 (2018年11月10日 11:33:01)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八) 参考下文及相当的南传经文,这里疑为“六胜入处”的讹误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请问学佛,怎样才叫学佛入门?我是刚学佛的,什么都不懂,请开示。 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这匹马可以来回跑上千里,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因此主人非常爱护它。另外还有一位乙生意人,他每天赶着一群骆驼到各处载运货物,他看到甲生意人骑着马,一天之内就可来回运送货物,心里非常羡慕。 有一天,乙生意人向甲生意人说:“我想用这群骆驼来跟你换这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