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误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〇九 由“六触”进入身心的管道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〇九) 由“六触”进入身心的管道,常特指六触使人心意动摇、产生贪爱的过程、时空、或情境。六触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里的“触”特指感官、外境、识,三者接触,是十二因缘之一。 (2018年11月10日 11:33:01)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八) 参考下文及相当的南传经文,这里疑为“六胜入处”的讹误
抄书,顾名思义,即是以手工誊写的方式来复制典籍
抄书,顾名思义,即是以手工誊写的方式来复制典籍。在雕版印刷术未问世以前,抄书是典籍流通、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古代藏书家搜集图书、保存古书的方法。然而,自印刷术盛行以来,抄录书籍的风气不降反升,至明清达于鼎盛,各藏书家无不重视抄书,个中原由,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风气有很大关系: 有些书虽已雕版印刷,但碍于空间的限制,导致购书困难,甚至无法买到,只得向拥有者借抄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一说“亥”是“豕”字之讹误袁国华,字象一头侧躺着的猪
一说“亥”是“豕”字之讹误(袁国华),字象一头侧躺着的猪,或以为古时“亥”、“豕”一字(商承祚、唐兰)。《说文》:“古文亥为豕,与豕同。”然而若将甲骨文中的“豕”字与“亥”字相比较,可见“豕”字普遍的特征在于其明显的腹部线条,而且商代金文之“豕”字其实是猪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