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
依现行公平交易法第七条与第十四条规定,竞争者合作联盟,系属联合行为,因此,竞争厂商间欲为合作联盟时,不论其合作目的为何,都必须事前依公平交易法向公平会申请许可,否则,将面临行政处分的惩罚;又如合作联盟的内容,无法归属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条但书的七种类型,企业间的合作联盟,除有其他法令规定,均不得为之。如此的严密的联合行为管制,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下,确实不合时宜。反观美国实务上对竞争者合作关系之判断,已有相当规则可循,因此,我们可以借镜美国休曼法第一条规定与竞争者合作联盟之指导原则来厘清问题核心
高雄与对岸城交流逐渐升温,1月7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参访团团长高浩孟市委书记率10人参访团赴高雄市议会进行交流,并与许昆源议长、韩国瑜市长进行交流。高市委书记表示,高雄港的物流与金流经验值得宁波市学习;许议长也相当乐见高雄与对岸城市密切往来,为彼此创造最大利益。 高市委书记表示,宁波与高雄同为临港城市,城市发展轨迹相近,因此他特别率团到高雄观摩,并获得许昆源议长、陆淑美副议长的接待,而韩国瑜市长也抽空至议会参与交流
智慧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AIMS Fellows 《蓝湖策略‧数位转型》节目,由国立清华大学清华讲座教授简祯富主持,给您最强的台湾产业典范,最务实、最接地气的数位转型方案! 分析科技产业大历史与产业兴衰,看见问题与机会。借镜台湾企业成功典范和个案分享,帮助各个产业领域的决策者掌握先机,找出合适的策略定位和升级转型的“路径图”,推动台湾企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循序渐进先普遍升级至工业3.5,再持续精进至工业4.0。 主持人将邀请各个产业上下游标竿企业和隐形冠军来节目对谈,从器识格局,提供见树又林的观察;并结合管理理论,了解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与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力量,以连结蓝湖策略定位、决策流程再造、聪明生产,为组织再造到管理的痛点提供解方,作为数位转型与策略规划的参考
《天下杂志》连续第二年进行“天下USR大学公民”调查,与教育部推动大学社会责任实践(USR计划)聚焦社会面向不同,本调查借镜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架构,从兼顾不同利害关系人出发,从“大学治理”、“社会参与”、“教学承诺”、“环境永续”四大面向,全方位检视大学的社会责任。 恭喜本校荣获整体调查私校第三,“环境永续”私校第一。东海大学是私立大学组“环境永续”面向得分最高的学校,在“社会参与”面向得分也获得高度肯定
本次考察系赴澳洲首府堪培拉访问负责推动电子化政府及资讯业务委外的相关机关,以了解澳洲联邦政府推动策略及成效。经与澳洲政府相关人员会谈后发现,澳洲政府在推动电子化政府或资讯业务委外,都一直受到最高首长的重视并列为施政重点积极推动,最特别的是分别设立国家资讯经济局推动资讯经济及电子化政府业务;设立资产出售及资讯委外局负责整合各部会资讯业务后进行整体委外。由此可见澳洲在推动相关政策的决心,设置专责机关及配置充足的专业人力全力推行,值得借镜
好的概念模式可以设定期望,且有助于了解正在发生的行动。人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等,而且他们能够认同等候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等候是合理的。这就要靠资讯回馈和解释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前身为2012年成立之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延续过去以来一直积极以台湾为主体、连结闽南文化研究的精神,自2013起更聚焦于闽南文化圈的音声文化与口传文化,建立研究平台、建置“音声出版品数据库”。 2016年正式更名为多元文化研究中心,试图融合现今已成为主潮的本土文化与全球化状况之研究取向,更加开拓创新研究领域并图进一步之发展,改变单一研究标的的现况。 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为针对既有的台湾在地性与过往的多族群文化状况,同时借镜欧美多元文化状况(multi-cultural conditions)与文化混杂性(cultural hybridity)之议题取向,思索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相互融合,直面台湾社会的文化混杂性,从而对相关议题做出贡献、再启研究新页
〔校务研究中心报导〕 长荣大学参加2020第一届《远见杂志》USR大学社会责任奖,于4月28日公布比赛评选结果,长荣大学“生态正义行动计划—二仁溪风华再起”荣获“生态共好组”首奖,长荣大学成立河川保育中心,除了积极复育河川流域样貌,并推动“大河文化”、“生态旅游”,连结环保与地方创生,规模完整、落实长久。 《远见》选择以“USR方案”为评选主轴,对全国公私立大学进行征件,区分以人文面为核心的“生活共荣组”、以经济面为核心的“产业共创组”、以环境面为核心的“生态共好组”等三种组别。评选标准与目的,主要延续教育部USR精神,借镜“教育部大学社会责任推动中心”做法,强调方案是否合乎在地需求、有独特创意,考量落实成果、评估效益,并检视是否具延伸性与永续性
协康会自1963年成立,已逾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为有不同能力的儿童、青年及其家人提供适切的服务,协助他们尽展所能,建立积极人生。 同时,我们继续派员到海外学习,积极引进多元训练模式,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提供训练,并进行研究,出版与儿童成长有关的各类书籍、教材、电脑训练应用程序(Apps)和举办各项培训课程,把累积的经验与香港及其他华人社区内的同业、老师和家长分享,全面提升大中华区康复服务的质素,从而令更多儿童受惠。 为回应社会对学前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我们在2014年开展崭新的先导计划,到校支援幼稚园有特殊需要学生;该计划的成功经验,为政府于2015年推行“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提供许多借镜参考的地方
对于智障人士和精神病康复者,我们会有什么印象?不正常、有病态、情绪失控、须隔离……这些都是世俗给他们的标签──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又有多少认 识? 不独是一般人,就连现时专业的社福界,也抱着这种眼光来看智障人士和精神病康复者。他们因缺乏别人关心,内在世界确实孤寂;但孤寂不代表死寂,不代表一无 是处。事实上,他们仍有个人的才能、特长和资源,可以追寻自己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