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的今天,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
地点: 忠泰美术馆(台北市大安区市民大道三段178号) 专案简介: 城市,一个与当代人类生命休戚与共的实境剧场,奇观式的舞台布景和超现实的剧情每天持续上演着,陈述彼此间的故事,冲击着人们的精神和感官。《残山剩水—我们的城市失败了吗?》以提问作为一个破题,其思考路径试着打破现代性进程里的乐观主义,透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观察,将城市中之可见与不可见再现,那些关于城市中的多重现象和人们的生命故事,回归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迫切处境,进一步论及当代国家治理回应社会发展现况,并朝向理想的现代城市迈进之时,新自由主义、菁英治理、开发主义、经济联盟、能源消耗等的主流价值,在物质思考上的发展策略,如何能真正解决城市濒临崩溃的承载量,更尤其当国际冲突、疫情恐慌、环境变迁、难民流离、阶级斗争以及孤立主义成为日常所见之时,城市的成败与否,正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可能,而这个未来并非是光明的康庄大道。
4月18日,《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发布评论文章《俄乌冲突如何影响亚洲政治经济?》一文。文章认为,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正进入逆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不得不做出应对,尤其应该与中国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共创双赢全球增长链。 文章表示,过去四十多年,美国成为全球化赢家,但近年来却在外交政治和经济政策上显示出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削弱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不同阵营及利益团体之间采取政策反制措施,令全球政治和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十几年来建立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遭受沉重打击
珍珠港:罗斯福如何应对“臭名昭着的日子” “臭名昭着的日子”就是我们美国人如何记住对珍珠港的袭击 - 我们应该向美国总统说这句话,他知道在那个危机时刻到底需要什么。 大卫马丁把我们带回来: 罗斯福总统知道战争即将到来,但不是这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他正在白宫的私人研究中收集邮票
倒是云海有些犹豫 ,“这小子长得也太好看了点 ,怕是烂桃花有点多 。” 正是这份并不开阔的眼界 ,让他们心中有了无限的想象 。认真思考 ,然后坚定地迈出自己独立选择的这一步
中囯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美国欲肆意妄为!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这个消息单独看起来没什么, 但是有心人统计了美国自特朗普上台以来退出的诸多组织和协定,其中透露出来的信号,极其危险。 我们来看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 1. 2018年6月19日,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在战争中不受限制的使用大规模使用非人道手段(屠城、杀俘、袭击中立人员)以确保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