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
总台央视记者今日从云南普洱森林公安获悉:连日来,江城县森林公安局在开展打击整治边境地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中,接连查获5只无证驯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并把它们移交给救护机构救护。 3月12日,在江城县嘉禾乡洛洒村的一户人家里,一只猴子在院子里四处转悠,并任意翻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玩累了以后,它爬到这户人家猪圈的墙上睡了起来。虽然这只猴子与主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驯养野生动物必须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无证驯养属于违法行为,因此江城县森林公安局依法把这只猴子收缴
“ (一) 诉讼法律事务1.接受民事、商事案件企业或个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仲裁;2.接受行政案件企业或个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3.接受刑事案件 ” 1.接受民事、商事案件企业或个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仲裁; 2.接受行政案件企业或个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3.接受刑事案件企业或个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诉讼; 1. 坚持以“诚信、专业、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为协会会员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2. 为会员企业无偿提供日常的口头法律咨询服务。 (二)法律顾问收费标准,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本协议之内或之外的法律顾问服务内容进行组合性的选择,具体将依顾问单位或个人的选择服务范围及方式协商确定。
民事执行、行政执行和刑事执行是我国执行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存在显著的区别。就其共同性来说,它们都是国家有权机关实施的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活动,都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都具有强制性,都应有一定的执行名义或执行根据等。三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执行的执行机关是法院,只有法院才有民事执行权,其他任何机关都不得实施民事执行行为
各种经济、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代理和仲裁代理(详细参考百度百科诉讼业务词条)。 1、法律咨询及代写诉讼文书。代书包括:诉讼文书,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等;有关法律事务文书,包括委托书、遗嘱等;非法律事务文书
不到一个月前,一位美国(United States)法官拒绝叫停 Meta(脸书母公司) 收购虚拟现实初创公司 Within 的交易。美国(United States)法官 Edward Davila 的这一裁决并不直接影响 FTC 在其内部行政法庭提出的挑战,当时并不清楚 FTC 是否会继续推进该行政案件。 美国(United States)反垄断执法机构通常会在法官驳回禁令请求后放弃此类行政法律诉讼
“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解决法律纠纷、维护法治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一套法律框架和程序体系。司法制度涉及到法院、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以及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公正和公平地实施法律。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司法制度可能因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而有所不同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13日公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全国法院加强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工作,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6373件,审结13895件,给予刑事处罚27384人。 这份《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6-2017)》显示,全国法院加强环境资源民事审判工作,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87753件,审结151152件
3月22日,我所主任会议决定律所增加一辆商务用车,同时增加专业司机一名。 3月13日,多家药企及医药批发公司与我所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合同。 3月7日,张宏伟主任赴太原法院代理一起疑难商事案件庭审
专利侵权司法解释一(法释〔2009〕21号) 专利侵权司法解释二(法释〔2016〕1号) 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规定(法释〔2015〕4号) 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司法解释(法释〔2001〕20号) 关于药品相关的专利权纠纷若干规定(法释〔2021〕13号)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解释(法释〔2002〕32号)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国知局2020) 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的解释(法释〔2014〕4号) 商标诉前禁令和保全证据的解释(法释〔2002〕2号) 关于商标与在先权利冲突的规定(法释〔2008〕3号)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2014) 关于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解释(法释〔2009〕3号) 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规定(法释〔2017〕2号) 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意见(法发〔2010〕12号) 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9号) 关于商业秘密案件的规定(法释〔2020〕7号) 知识产权刑事解释一(法释〔2004〕19号) 知识产权刑事解释三(法释〔2020〕10号) 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 关于知产纠纷行为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21号) 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20〕1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法释〔2015〕5号) 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 当前页面未开放复制,如有需要请联系周倜律师索取wrod原件,感谢理解配合!
本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张贺)群众举报是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有力武器,是“扫黄打非”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全面加强举报受理工作。截至12月1日,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群众来访等四种渠道,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累计受理举报信息20.9万多条,举报数量较2018年上涨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