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陈挺,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医疗和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长期研究大数据高效算法设计和机器学习,并应用于研究人类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的高通量大数据分析和功能预测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8月16日上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大明研究员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水体污染的激光光谱探测方法—从传感器到智能仿生机器鱼》的报告。 董大明, 1983年生,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学博士学位,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红外与激光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简介:1986年和1991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1991~1994年,中科院遗传所工作。1994~1997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
韩际宏,男,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5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Center of Vascular Biology 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动脉粥样硬化成病机理与治疗;胆固醇及脂质代谢信号通路
CHIA-JUNG TSAY是英国顶尖高校伦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拥有组织行为与心理学和音乐学双博士学位。她的研究聚焦于表演过程中影响决策和人际感知的心理过程,以及专业知识和无意识偏见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作用。她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访问教授,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例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OBHDP)等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X-射线衍射法(X-raydiffraction)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核磁共振法(NMR) 2021年10月1日PNAS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利用藻类生长周期中独特的挥发气体实时监测藻类健康状况,指导藻类种植,有望减少数亿美元藻类生物量损失。 从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型生物燃料,到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基础的可再生塑料,藻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前景的可持续产品来源之一。目前培育藻类最具经济竞争力的方法是在大型“回旋”池塘中培育微藻,然而开放的生长环境使其容易受到一系列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入侵,它们可以在数小时内摧毁藻类作物
蒋建东,男,1958年11月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药物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
创亚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由在国内科研试剂领域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专业技术团队和企业管理团队组建而成,专门从事以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公司代理100余家欧美生物技术公司的相关产品,能为生命科学多研究领域的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数万种抗体、数千种蛋白以及相关检测试剂盒等
“很多商业化学术期刊可能因此把我‘封杀’,但我还是要讲以下这个问题”,10月31日,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十分尖锐地批评了过度依赖商业化期刊的学术评价体系。 “作为学者,我们依赖于学术界的评价,以获得工作、晋升、甚至奖项”,他提到,过去几十年,学术界把这个权威交给了商业化的学术期刊。“他们的编辑用没有意义的所谓影响因子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影响”,“尤其在亚洲,我们的学术领导人用这样错误的评价来评判科研工作”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