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不育
李殿荣,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程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8年10月生,陕西省华县人。196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千阳县人民银行、国营华阴农场、省农垦科教中心工作,现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际油菜咨询组织(GCIRC)理 田建华,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自然科学领域顶尖人才
游客知道热带天堂海南有沙滩和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对于农业而言,全年温暖的天气、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和充足的季风降雨也使海南成为开发新种植方法和作物的绝佳地点。 在距离海南岛南部城市三亚45分钟车程的陵水,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了如何大幅提高产量和生产力的办法
我的研究方向是蔬菜植保,身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产业一线需求,解决好蔬菜的病害问题,守护好咱老百姓的“菜篮子”,是我的使命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蔬菜科技重大成果相继涌现:在遗传育种方面,建立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促进了甘蓝制种技术的变革;创建黄瓜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育成“中农16”等一系列新品种超过50个;在基因组学方面,黄瓜、西瓜、甜瓜、白菜等蔬菜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其中70%以上的工作由中国科学家完成,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在蔬菜植保方面,我国科学家对重要害虫或病原生物的防控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蔬菜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我们长期扎根一线,致力于把科技成果搬到田间地头,让菜农看得懂、用得上
11月2日,为推动我国木本粮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中国木本粮油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义乌隆重举行。湖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三龙先生主持第一阶段的论坛并致辞。 邓三龙厅长说,近年来,湖南林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转基因玉米检测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让我来为你详细解释吧!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技术手段,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环境和食用安全风险。由于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在转基因玉米是否有害没有定论之前转基因玉米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1.第一大类为基于蛋白质检测,即检测是否有转基因表达出的特异蛋白
据人民日报消息,2019年10月21-22日,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验收在湖南省衡南县进行,实测亩产突破1000公斤。 其中,对衡南县云集镇示范的新组合G3-1S/亲19进行机收测产,第1丘实收面积468.48平方米,实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实收面积711.52平方米,实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亩产1046.3公斤。 对于这一测产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直言,“达到预期,很满意
荣廷昭院士50多年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是甘蓝育种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行业竞争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化学杂交剂(CHA)诱导油菜杂交种产生雄性不育而进行杂种改良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或自交不亲和系(SI)配制的优良杂种,用自有专利SX-1 CHA进行雄性不育诱导,再与优良的授粉系杂交,改良杂种的某一不良性状。这些性状包括含油、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等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30日 点击数: 1月3日上午,应澳门彩网官方网址动科系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阎萍研究员在成都校区6教408作了题为“牦牛繁育研究现状与前景”的学术报告,40余名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参与。 阎萍从牦牛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出发,介绍了牦牛在肉、奶、毛生产上的应用。进而引出培育牦牛新品种这一中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