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hn
刘小孔分别于 2005 年和 2010 年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孙俊奇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博士毕业后分别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从事硏究工作。2017 年 3 月起被吉林大学聘为唐敖庆特聘教授,在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飞鹤2005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2012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5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Cram Lehn Pedersen Prize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2016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Polymer Chemistry Lectureship Award,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8年获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2019年获德国Bruno Werdelmann Lectureship Award。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两亲分子、柱芳烃超分子化学、以及非多孔自适应晶体
超分子共聚物是指单体结构的物质间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自然界亿万年创造了生命体,而执行生命功能的核心是生命体中无数个超分子体系,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都由特定的超分子体系来执行,包括DNA和RNA合成、蛋白质的表达与分解、脂肪酸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换与力学运动体系等等(沈家聪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Lehn、Pederson和Cram因系统研究并定义超分子共聚物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让-马里·莱恩(法语:Jean-Marie Lehn,1939年9月30日-),法国化学家,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超分子化学 [1],尤其是穴醚的合成。 旭日重光章(日本,2019年5月21日公布[2]) 2001年- 注:年份不一定是实际获奖时间,1914年、1918年、1920年、1921年、1925年、192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的奖项都延后一年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