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
导读:达真堪布:断烦恼的唯一方法 断烦恼要以智慧去断,这是唯一的方法。 在前面讲过,以神通、神变解决不了烦恼,若想断除烦恼,就要靠智慧。什么是智慧?证悟无我,证悟空性,这个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6号楼-(艾可画廊) AIKE荣幸呈现群展《人群中的人》,分别呈现方巍、姜琤和李然的人物绘画作品,展览于2020年7月18日持续至8月29日。 本次展览尝试借由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The Man of the Crowd)的侦探式视角重新诠释绘画作品中人和自己、他人、以及人群(社会)的关系。爱伦·坡是19世纪的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先驱,他的文字富有黑暗浪漫主义的特征,利用象征、隐喻、夸张的文学手法呈现非现实状态中现代人的流动意识和精神困境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若以众生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
长期念诵心经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念诵心经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晚上念诵或者是在早上念诵,不管什么念诵心经我们都要特别的认真和恭敬。认真念诵心经的好处是很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念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依读诵、思维修《心经》为“修因”,可以得“明心见性”,与觉悟“宇宙万法真理实相”之“果德”
读诵无量寿经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平静和安定,使我们的邪念和怨恨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怨念和阴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的清明和开朗并充满阳光,而且每天无量寿经读诵55分钟左右有助于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和领悟。那么无量寿经读诵的好处是什么呢? 《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学到通,通到自性
在佛教史上,《道行般若经》,又称《小品般若》,因相对于《大品般若》篇幅短小而得名。全经共十卷三十品,属大乘佛教的典箱,经中反复发般若波罗蜜多,描绘了从佛至帝释的神 在佛教史上,《道行般若经》,又称《小品般若》,因相对于《大品般若》篇幅短小而得名。全经共十卷三十品,属大乘佛教的典箱,经中反复发般若波罗蜜多,描绘了从佛至帝释的神通变化
请问学佛,怎样才叫学佛入门?我是刚学佛的,什么都不懂,请开示。 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福建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会员、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注册号:1613000008302083。接受过500小时的个人成长和600小时的专业课程培训,学习过精神分析、心理剧、舞动治疗、箱庭疗法等专业培训课程。 创伤处理、情绪宣泄、情绪管理、压力舒缓、人际修复、恋爱问题、自信提升、走向自性! 整合内心的伤痛、满足早年的渴望、宣泄压抑的情绪、象征性的完成心里未完成的事、表达出梗塞的内心语言,修正认知偏差、改变强迫性重复的行为模式,切断代际创伤,完成与父母关系的和解和融合,达到自体的重建与修复、关系的疏通与亲密! 以“来访者为中心”为前提,在咨询过程中始终贴近来访,尽可能去同调和共感对方,悉心倾听和陪伴来访,帮助其宣泄积压的情绪,并透过语言帮助来访认识自己潜意识的动机和愿望,以促进来访的自我觉察、自我认识和个人成长,从而走向心灵的丰满和自性
请务必填写正确之电子信箱。活动联络主要以email方式联络,敬请于报名后及活动前上网收阅email信件。 春暖花开,蕙风和畅,在怡人的阳春三月,也正是平衡身心,调适性灵的好时节
曼谛悟思的意思是“曼妙的真谛需要每一个严肃认真生活的人去独立地感悟和思考” 同时也是 Mindiverse 的中文音译。 内心即自性,亦指整个神经系统的运作,无穷无尽,无边无量,只有一刻寂静的心才可以触碰。 寂静意味着清空了意识中滞留的画面和反应——来自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影响——大脑的感知不再被想法扭曲,因而恢复到了自然纯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