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o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o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
问:修行人一天睡眠应该睡几个小时呢? 法增比丘答:一般人睡的很迟,因为应酬,娱乐节目等,体力常常透支,因此起得迟,若要工作,常感到疲倦。但对一个修行人而言,因为他常以正念保持心灵不受烦恼的侵凌,一般上一个晚上睡四个小时就够了。不过,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一切思量之根绝所适当的道迹,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比丘们!什么是一切思量之根绝所适当的道迹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不思量眼,不在眼中思量,不从眼思量,不思量‘眼是我的’。不思量色,……(中略)不思量眼识,……不思量眼触,……凡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也不思量,不在其中思量,不从其思量,不思量‘那是我的’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不净观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们,宣称不想见色或闻声,因为我们会受到干扰。若切断了这些因缘,我们要凭借什么进行思维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防护,防护即是戒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
最近接触到“极简主义”这个概念,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极简主义,借由舍弃多余的物品、想法,反思生活中最必要的是什么,进而找出最重要的核心。 另有说法是与够用的物品生活,是快乐的
佛陀时代,有一个从小就出家的小沙弥,他想到自己已经出家很久了,应该去受具足戒。当他要去受戒的时候,老比丘问他: “我不知道呢!我不会算啊!”小沙弥抓抓脑袋。 老比丘说:“那么你要回去问你家人,问清楚了再来
《宗镜录》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乃邀集天台、贤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书
人是自己真正的护卫者,人是自己真正的皈依, 因此人应调御自己,一如商人驯服良驹。 (偈380) 难迦拉苦拉是一位贫穷的工人。有一天,一位比丘看见他穿着破旧的衣服正在耕种,就问他是否愿意出家为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