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教
《移动.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教资源套》以非遗专车的教育理念,以及计划内一系列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 为主题,旨在向教师提供非遗学与教支援,介绍教授非遗知识和议题时可应用的各种教学策略、当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等, 使非遗教育达至可持续发展。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CACHe)于2005年成立,一直积极举办古迹保育活动。我们将继续秉承宗旨,推广香港历史文化,建立知识交流平台,鼓励大众参与社区文化遗产保育,建立社区身份认同
最近,第三世多杰羌佛办公室接到一些询问,现简要回答如下: 第一,关于你们提到的有关皈依的几个问题,皈依确实应该依照释迦牟尼佛遗教显宗和密宗诸教的皈依法,但是皈依不能代表已经生起了皈依境。皈依的手印、咒语、种子字的仪轨观修、皈依戒、菩提心,对生起皈依境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任何说法都非正规皈依,最多是简易皈依或方便随缘皈依。至于内密皈依,皈依弟子当于坛城中亲见实际皈依境的生起次第,这一点很重要
最近接触到“极简主义”这个概念,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极简主义,借由舍弃多余的物品、想法,反思生活中最必要的是什么,进而找出最重要的核心。 另有说法是与够用的物品生活,是快乐的
佛法是可以圆满觉悟的道理和方法。 我佛世尊就是曾经圆满觉悟了的圣者。 佛陀的教法正是开示圆满觉悟的道理和方法
我小时候出家做小沙弥时,师长即教我要读《佛遗教经》;进了佛学院,老师也要我们读此经;后来我在关房中,这也是一部我阅读再三的经典。法鼓山 僧团成立之后,我教诫沙弥(尼)弟子们,于每半个月诵戒时诵《佛遗教经》,而我也曾为法鼓山 僧团讲解此经一次。 为什么我会和这部经有如此深的因缘呢?因为这是释迦世尊涅槃前对弟子们的最后遗教,也可说是佛对比丘(尼)弟子们的训勉,佛一生说法制戒,到了《佛遗教经》,则将戒律和教法做了一次归纳性、浓缩性的整理,将戒律和教法集中在短短的一部《佛遗教经》中,目的是希望弟子们能如法如律地修行戒、定、慧,而得解脱烦恼生死之苦,所以出家人应重视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