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
古色古色的府城充斥浓浓人情味,这让台南观光越来越夯,吸引不少台南人返乡工作,像是晶英饭店的总经理就是道地的台南人,本来在台北发展,看好这市场决定回台南贡献所长;另外还有一家面包店的业者是道地的台北人,但因为爱上台南的悠闲生活与浓浓人情,把店关了收拾家当,跑到台南当新移民。 踏着稳重步伐走进大厅的,是这家饭店的总经理李靖文,也是道地的台南人,却在28岁时就到台北打拼。 饭店总经理李靖文:“那远在那个时空背景下,像大学毕业或甚至以上的学历,想要在台南自己的故乡就是服务业性质的工作,选择性并不多的
“台湾现代摄影第一人”的摄影家柯锡杰昨晚过世,享寿90岁。图为2006年9月1日柯锡杰分享创作旅程与法英版摄影新书,后为他在鹿港龙山寺所拍摄的作品。(中央社档案照片) 被誉为“台湾现代摄影第一人”的摄影家柯锡杰昨晚过世,享寿90岁
渔光岛对从小就是台南人的芥末来说是充满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 小时候这边最有名的就是秋茂园, 爸妈都会带我来这边玩水、烤肉, 芥末小时候也有跟那些奇怪的雕像合影XDD 今年的艺术季芥末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才有时间好好拍照, 刚好去住渔光岛上的余光民宿, 一早起来就可以到沙滩上拍照很方便也比较悠闲, 意外有机会来住余光民宿早起就在岛上骑骑单车拍拍照很惬意。 虽然艺术季是期间限定的, 但也不代表其他时间渔光岛没什么好玩的, 其实离渔光岛就有一个很近又热门的景点, 就是停靠在附近的退役的德阳舰, 大部分的人都会登船从船上拍往甲板, 感谢哈露小姐同意转发IG~ 但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可以从渔光岛拍到整艘德阳舰唷~ 晚上来看星星或流星雨是很棒的观赏景点。 小提醒:这样的美景需要你我共同努力维护, 请把垃圾带走,留下美好回忆和照片
台南人吃虱目鱼粥,喝牛肉汤当作早餐,是特别的饮食习惯,其中,七十年的知名鱼粥就为了让出外打拼的台南人和外地的游客,随时可以吃到府城的口味,经过多年研发终于推出可以外带的即食包,一推出备受消费者好评。 一大早六点半开始,陆续就有很多客人来到鱼粥店吃新鲜美味,让一天充满活力,这也是台南人特有的早餐习惯,这间已经走过70年的老店,为了让外地的游客不一定要到店内,也可以吃到台南原汁原味的虱目鱼粥,第二代的老板经过多年的研发,推出四种产品的真空包装,要让消费者可以方便,很快就吃到台南的好滋味,重点就是不走味。(鱼粥第二代老板 张森雄) 时常捧场的客人,一看到这种可以随时带着走的即食包装都觉得很方便,其中,知名美食作家鱼夫也特地到场推荐原汁原味的包装,并且现场下单要来送亲朋好友
东区平实营区市地重划,面积约四十二.四公顷,其中,规划设立一座七公顷大的中央公园,将与总工区脱钩先进行,预计明年初即可动工,一年后完工,届时将是台南市区内仅次于台南公园的一座大型公园。 地政局长林燕山表示,平实营区开发案位于小东路以南、中华东路以东,包括平实营区及精忠三村范围内土地,共四十二.四公顷,由市府与国防部合作开发重划,开发后市府可以无偿取得约廿公顷的道路、公园及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公园约八公顷,包括一座占地七公顷的中央公园及其他小公园,未来将可连接永康与南纺开发案,成为东台南副都心
台南豆浆来这买!热血推荐这家“义发豆腐豆浆工厂”地点就位于中西区民生路一段巷弄内,是许多台南人都知道的老店,开业至今约莫70年余,每到下午时间经过这条巷弄都能闻到浓浓的豆浆香气,超大一包无糖豆浆只要铜板价,每日新鲜制作,豆浆香气足且非常浓郁,爱喝豆浆的人来这边买就对啦! 台南宵夜来份豆浆馒头啰!这次热血要带大家来这间位于台南东区裕丰街上的“陈家豆浆”,这间可是台南在地老字号的店家,也是不少台南人下班后前来购买的豆浆店,以非基因改造黄豆制作,只要晚上经过都能闻到阵阵豆香味,晚上来这买袋豆浆配馒头,就是个很棒的宵夜场了。
台南人剧团自1987年6月成立,是南台湾最具历史与规模的现代戏剧团体;自创团以来的首要目标为“培育地方戏剧人才”及“实验开发跨界且本土特色的戏剧展演”,作品主要以创新实验的精神,高度展现舞台表演的剧场性;剧团不仅制作演出,更是积极推广戏剧教育,提供社区民众及青年演员接触戏剧的完整管道。 于展览空间内打造蕴含纪念价值、富藏回忆之作品,包含年表纪事、重要手稿、舞台模型、精选影片播放、节录重要人物专访、演出文宣品、相片回顾等文史资料;期盼在30周年之际,能借由展出作品的机会,述说那些关于排练场里的对话、除戏之外的篇章,引领观者感受台南人30年甘苦旅程之意义,并产生对艺术文化之共鸣。
出身台南的当代文学作家叶石涛曾说:“台南是一个适合人们作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活的地方。”台南市副市长许和钧则进一步 说台南市政府推动“宜居 ‧ 移居”活动就是要打造台南成为适合移居进来、过着怡居生活的国际化宜居都会。借由推动英语为第二官方语的发展策略 深化怡居生活的氛围是五都、地方县市未来不能不面对的城市国际化挑战
这几年台南观光热潮逐渐蔓延到旧城区的巷弄里,老屋再利用的文创小店也快速的在巷弄里萌芽、茁壮,不仅改变了旧社区的样貌,也扰动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模式。这一集南部开讲在地旅行,要带大家用步行的速度走进台南的巷弄里,来感受一下台南人的慢活。 首先带大家到位于孔庙文化园区附近的银同社区,这是台南市中心的一个热门打卡景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住在这里的居民多数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家,这些老人家不只是社区景点的文宣model,也是文创小店里的高龄实习生!大家来这边打卡时,不妨走进社区的文创小店,给高年级实习生一个热情的鼓励
在台南市公园路321巷内,有几栋老房子是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宿舍群,在多年前Morris曾经走访此地,当时看到这儿的老房子都荒废欠缺整理,感觉实在是很可惜,很怕那一天突然被都更而拆掉,不过幸好这些老房子很幸运的都可以继续保留下来。 由台南市政府主导的321巷艺术聚落计划,将其中的7栋老房舍提供给7个艺术团体使用,不收取租金,但需由进驻团体负责老房子的维护,透过这样的方式让老房子重生。 当天走访321巷,跟第一次来时感觉真的有差,经过整理后的老房子,都有了生命,不会慢慢的凋零,目前进驻的团体有风景好、聚作联合工作室、台南人剧团等,每个团体开放的时间不一定,不过假日大都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