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洗
几十年前,随着国民政府迁台,一间教会在台北很繁华的地区重新创立,我的一位爷爷辈的长辈就是在那里受洗、聚会的。这间类似移民型的教会吸引了许多信徒,逐渐地兴旺起来,也栽培过一些有名的牧师,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的式微。在缅怀过去的光荣之中,他们尝试着转型
6:1 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 6:2 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 6:3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 6:4 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6:5 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 6:6 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6:7 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 6:8 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
洗礼一定要“牧师”才有资格吗?“传道”可以吗?“长老”可以吗?像地方教会或一些独立教派,他们施洗是由弟兄姐妹担任,这样子也算吗?是否需要重洗?或是要信仰告白呢?如果他们要归入长老教会的话该做些什么呢?圣经上有提到相关的规矩吗?施洗约翰是牧师吗?还是关于属灵权柄的问题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圣经并没有规定说只有谁,或是有什么身份的人才能为别人施洗。不过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以色列人担任施洗者的是宗教师(像祭司、先知),或是有社会地位者(例如长老),这是因为他们的职分缘故。 施洗约翰是祭司
属灵长辈叮咛我们信主重生后才是硬仗的开始,使徒保罗在第七章也指出同样的交战,肢体的律和心中的律的争战。就连耶稣在受洗后在禁食中也受撒旦三次的试探攻击,挑战耶稣的人性。作为基督徒的你,是否也有同样争战的经历? 有的解经家认为第七章在说到基督徒成圣的教义
1. 当你听到有人蒙恩得救,受洗归主时,你的反应如何?内心作何感想呢? 2. 有那位父母在生下孩子时,想到孩子将来有可能会变坏、不孝、令父母痛心,以致一点喜乐也没有,甚至不愿意养呢? 3. 身为父母,你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4. 你知道天上阿爸父对我们的心意吗?要如何满足天上父亲与地上父亲的期待呢? 1. 耶稣眼中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与宗教人士眼中的“税吏和罪人”都一样是与上帝隔离的“罪人”。 2. 耶稣眼中“在家安份守己,却自以为义的大儿子”与“在外任意放荡且浪费赀财的小儿子”都一样是远离父家的“浪子”。 三、体贴阿爸父的心(路加福音15:25-32) * 马太福音10:37“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洗礼一定要“牧师”才有资格吗?“传道”可以吗?“长老”可以吗?像地方教会或一些独立教派,他们施洗是由弟兄姐妹担任,这样子也算吗?是否需要重洗?或是要信仰告白呢?如果他们要归入长老教会的话该做些什么呢?圣经上有提到相关的规矩吗?施洗约翰是牧师吗?还是关于属灵权柄的问题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圣经并没有规定说只有谁,或是有什么身份的人才能为别人施洗。不过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以色列人担任施洗者的是宗教师(像祭司、先知),或是有社会地位者(例如长老),这是因为他们的职分缘故。 施洗约翰是祭司
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 神的功用。 歌罗西书2:12 今天是朱鹤峰弟兄正式上任本教会传道人一职。我代表教会正式欢迎他,并向会众介绍他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与我同在。在这节经文中三次提到“恩”
Feeneyism异端是对 “Extra Ecclesiam nulla salus”教理的严格解释,即 “在天主教会之外,没有救赎”。这是对教会教理的否定,即那些为信仰而死而未受洗的人,因其为基督而死并与基督同在而被视为受洗。这种血的洗礼,就像对洗礼的渴望一样,带来了洗礼的果实,却不是圣事
目前为止 除了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和犹大、以法莲并玛拿西 以色列还有7个支派还没有分得土地 在这里我们可看见这是人为的耽延。约书亚责备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怠惰 并且差遣使者前往各地丈量土地以便分配。 如同以色列人退缩不去得神所应许给他们的产业 基督徒也时常会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