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欺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诈骗歹徒横行。根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导,隶属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美国特勤局发现,有某些国家的政府,向位在美国的银行,汇款3.17亿美元;由于金额太大,引发美国特勤局注意,了解到汇款用途之后,才知道这笔钱是要用来买N95口罩的,但特勤局追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这家卖口罩的公司,立即知会双方,停止这笔交易,才发现了这个假交易,真诈骗事件。 报导说,总是有不肖歹徒,利用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口罩的要求,趁机哄抬价格牟利,甚至明目张胆诈骗
依刑法第339条之规定:“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诈术使人将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以前项方法得财产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可知诈欺罪须行为人主观上有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图,客观上系以诈术使用将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为构成要件
八月份共举办2场次法治教育,分别为8月5日及8月19日,法治教育办理场地于本署当事人休息室举办,8月5日需接受法治教育课程人数共62人,实到为57人;8月19日需接受法治教育课程人数共60人,实到为47人。 本月第一场法治教育,邀请中华民国劳务士协会林理事长,为学员讲授“车祸事故及保险理赔问题”,透过理事长的详细解说,让学员了解车祸现场第一时间应如何处理应对,此外于课程中让学员进行提问,依现场学员的案例进行解说,让学员留下深刻印象,提醒大家保险及守法的重要性。 第二场则邀请嘉义地检署蔡秀琴观护人担任授课讲师,课程主题为“生活与法律常见犯罪剖析篇”,蔡观护人透过案例分享,让学员了解酒驾肇事逃逸罪、强制罪、诈欺罪的严重性,并提醒其相关刑责,切勿以身试法
阿德有一天工作完回家时,在路旁看到一个皮夹掉在地上,里面有方蓉的金融卡和提款密码,心生贪念,就捡起据为己有。并且拿到家附近的邮局提款机提领三万元,以为神不鬼不觉,没想到方蓉发现金融卡掉了后,立即去报警,警察从提款机上的录像带查到是阿德偷领的。问:阿德犯了什么罪? 资料点阅次数:1792 A:1.阿德捡到方蓉的金融卡后据为己有,是犯了侵占遗失物罪,可处新台币一万五仟元以下罚金
据香港媒体报道,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今年初逝世,8月初传出生前有婚外情,并育有一名私生女,负责调查这个案子的检方昨日宣布,DNA结果证明,声称是辜振甫女 儿的张怡华,与辜振甫没有血缘关系。 张怡华与她的母亲邓香妹,遭检方依涉嫌恐吓取财及诈欺罪起诉,邓香妹被求刑5年,张怡华则被求刑3年。 今年8月初,台湾有传媒披露,辜振甫于40年前,曾与邓香妹发生婚外情,并且生下女儿张怡华,邓香妹还一度出示本票表示,过去十年来,辜振甫为了照顾她们母女,不但赠予两栋房子,还支付现金将近1亿元
顶新前董事长魏应充被控自越南进口劣油,精炼为香猪油卖给国人食用并贩售,二审判刑15年。最高法院今判魏应充7罪不得易科罚金,合计5年9月徒刑定谳,驳回26罪的上诉,此外,魏应充被撤销发回台中高分院更审的部分共45罪,有19罪得易科罚金。 魏应充于本案当中,一审彰化地院判决无罪,二审台中高分院改依违反食安法、诈欺罪,判魏应充15年刑其,最高法院今部分驳回上诉定谳、部分撤销发回更审,魏应充判刑确定,且不可易科罚金的7罪刑期分别为11月、11月、1年6月、7月、7月、8月、7月,共5年9个月
看到李庆安双重国籍案一审判两年的消息后,觉得普天同庆啊。 台北地方法院是采用诈欺罪来判决,4项诈欺取财成立,数罪并罚,订合并执行刑2年,但全案仍可上诉。 按照国民党的传统,还是可以上诉看看的
口罩国家队一员的彰化豪品公司,进口中国口罩却冒充台湾制造贩售,被地检署查获之后,豪品公司10日晚间在官网公告退货,有药局3个小时内,就收到近百盒的退货口罩,而豪品公司负责人,在当地担任十几年的义消顾问,地方民众都觉得他是乐善好施的人,听到他贩卖MIT假口罩,都相当惊讶。 记者VS.药局业者说:“哇这么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推出一大箱的退货口罩,药局业者无奈地说,自从豪品官网公告退货之后,他们三个小时内,就收到近百盒的退货口罩,药局业者说:“平常叫货都会尽量跟固定的盘商叫,结果现在是厂商自己用这种方式
近几年台湾人在海外犯罪率节节攀升,屡屡见到国际警方联合破获的诈骗集团里都有台籍人士的名单,诈骗范围几乎触及全世界,包括中国大陆、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斐济、斯里兰卡、西班牙、非洲肯亚等,其中又以大陆民众受害最惨,台湾也因此被冠上”诈骗王国”的不雅之名,重创台湾形象。 据媒体报导提到,台湾电信诈骗犯罪的刑期短,主嫌常常只判1、2年徒刑,共犯也才6个月以下,而且因为犯罪地、受害者都在台湾境外,嫌疑人往往受限于犯罪证据取证的困难,最后不能被法律处罚。 反观大陆对于诈欺罪的刑度,远比台湾严厉许多,不只依照诈骗所得金额加重其罪罚,主谋甚至有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电动车Tesla创办人马斯克被小股东起诉诈骗的民事案件 法庭裁定马斯克无罪 他同公司毋须赔偿. 旧金山联邦法庭一个由9人所组成的陪审团 在经过为期3个星期的审议后 只花了约2个小时便达成共识 一致认为股东无法证实是马斯克在Twitter的帖文导致损失 因此马斯克及公司并未误导投资者 驳回他涉嫌违反《联邦证券法》犯下诈欺罪的指控. 马斯克在2018年8月发布多则帖文 当中提及已确保有充裕资金 以便将Tesla私有化. 但预计中的720亿美元交易最终并无落实. 期间 Tesla的股票价格出现波动. 部分小股东不满 提出集体诉讼指控马斯克说谎 让投资者蒙受高达120亿美元的损失.